候鸟过冬季 我们上阵时 本报记者走进合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近日,工作人员巡查过程中,多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停留,这让张志忠和同事们兴奋了一下。
每年10月,大批候鸟开启了由北向南的迁徙之旅。合肥,作为这趟“温暖之旅”的中转站,近年来随着湿地环境向好和适宜的气候,不断吸引候鸟“借宿”,甚至开启了留客模式。下面随我们一起走进合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听听巡护员们为候鸟保驾护航的故事。
初春清晨的巢湖边格外寒冷,周围没有遮挡,风力格外的大,而合肥野生动物园党总支副书记张志忠和另一位巡护员张伦和已经站在了马尾河口的泥泞旁,借着杂草找到一处略微干燥的地方,开始观测正在越冬的候鸟情况。
合肥野生动物园目前承担着合肥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职能,每年10月—第二年3月末,都是监测站工作人员的重点监测期。而为他们吹响监测号角的,正是由北向南迁徙越冬的鸟儿们。“冬春是鸟类迁徙期,也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重点巡查期,外地的候鸟如果携带疫源疫病,将会对本地动物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动物园工作人员在这段时间需要每日对巢湖南岸(重点是马尾河口、白石天河口区域)、巢湖北岸(重点是柘皋河口、烔炀河口区域)进行野外巡查。
据张志忠介绍,这样的巡查可不是普通的远程观测。需要经验丰富的动物专家重点对野生鸟类种群、活动范围、异常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观察,同时加大对迁徙的候鸟停歇区域巡查力度,确保鸟类栖息安全。“不仅是鸟类,巢湖流域周边的其他陆生动物也在我们监测范围之内。要保障的不仅是候鸟防疫安全,也是整个动物自然环境的防疫安全可控。”
自从2013年接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以来,这样的工作,动物园坚持了九年。“九年来,我们没有发现一起动物有规模的非正常死亡情况,疫源疫病在合肥区域是没有出现过的。”张志忠介绍。
每年10月,巢湖岸边的湿地公园就迎来了首批越冬候鸟。特别是2021年,“先头部队”白琵鹭、鸬鹚出现的时间,与往年相比,提前了大约一周。不少观鸟爱好者从市区驱车为“鸟”而来、扛起三脚架摆好相机、随时准备按下快门、回去再细细研究种类……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离不开巡护员的辛勤付出,也让合肥为鸟儿们的青睐荣幸之至。
截至去年1月,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有8个湿地完成前期修复任务,阶段性生态效应显现,在巢湖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0多种,合肥“最好名片”动人呈现。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文 高博/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在包河区包公街道炳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洗衣粉、雨伞、湿巾、保温杯等十几种生活用品被码放得整整齐齐...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