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的“赶考路” 乡村振兴“再出发” 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踏上新的“赶考路”,合肥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今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频频出现“乡村振兴”字眼,市政协委员们畅谈可喜变化,满怀热情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谢海涛: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宁夏枸杞”“赣南脐橙”……如今不少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市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面前”是市场,“背后”是产业,在合肥同样也有着众多优质的农产品。对此,市政协委员谢海涛带来了一份关于因地制宜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对消费者而言,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产品质量的保障。”谢海涛建议,合肥应不断强化对农业市场的特色培育,通过塑造、推广和保护高质量农产品品牌,形成较大规模的品牌集聚效应,提升农业品牌市场核心价值。
对于如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谢海涛建议,品牌的打造需要有品质作为保障,要严格筛选农产品加入区域公用品牌。
“各村、农业经济合作社等行业协会,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满足自身的利益。整合市场资源,联合打造优质农产品供给链。”谢海涛建议,各方应以农产品质量为第一要义不断加深合作,避免品牌市场营销模式陷入“价格战”误区。
谢海涛还建议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内涵,将其提炼和融入公用品牌,探索品牌市场的差异化营销。
“在品牌文创和包装等设计的核心要素,要最大程度体现出公用品牌的区域特色,使农产品极具个性化特征的优质形象深入人心。”谢海涛表示,农业品牌化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整体趋势,更是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循环的一种体现。
市政协委员段江:
发挥好农垦“国家队”作用
农业界别的政协委员段江建议,在乡村振兴中,要发挥好农垦“国家队”作用。
水家湖农场,是农垦在肥建设的国有农场。目前,农场有优质耕地2余万亩,具有土地、组织管理、科技、农机装备等优势。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农场农业重中之重,也是市县发展农业的主攻方向。”因此,段江建议,应充分发挥农场优势,集中项目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共建现代大农业示范区,将农场打造为长丰县及合肥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工程,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段江发现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伴随着‘空心化’现象带来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抛荒,导致土地产出下降。”为此,段江建议,通过构建“农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模式,对区域内具备集中连片、生产条件好的土地,采取流转、托管、订单生产,发展托管式、订单式、平台式、站点式等综合服务模式,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市民革:
科技赋能特色农业
“乡村振兴依靠农业,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在本次市两会上,市民革带来的提案关注“特色农业和乡村振兴”。
市民革认为,助推乡村振兴要从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和打造“农业科技小院”两方面着手,从而吸引农技人才投身三农事业,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
“农村的创业需要互联网思维,要让具有宽阔视野和格局的年轻人参与。”市民革表示,对于从事农业领域应用型人才,可以开放绿色通道,适量给予相关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同时,要促进高职、高专等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
在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方面,市民革认为:政府可以整合政、产、学、研、金融等多个领域资源,吸引专家进驻。鼓励高等科研院所建立农业产业园,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涉农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同时,进一步支持小型农耕等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开发针对特色农业的小型设备,提升农业产业的工作效率,弥补人力不足。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乐天茵子 庄文倩 刘梅梅 卫晓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安徽省首个国家级儿童福利标准化试点——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标准化试...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