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多彩校园
科学配比,“吹”出巨大的泡泡。
快来看,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
自己制作的飞机能飞起来吗?
课后服务里的乐器课。
欢乐舞蹈。
传统腰鼓表演。
老师演奏古筝。
皮影展示。
传统游戏走进幼儿园。
飒爽英姿的棒垒球少女。
给蔬菜浇水。
百草园里的茄子长大了。百草园里的茄子长大了。百草园里的茄子长大了。
绿油油的青菜长得真好看。
今年秋季开学后,为了深入贯彻“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发展,合肥市各中小学积极探索,推出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把学校个性化课程、特色课程进行普及开展,开展大型文体、科技类特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一门引以为傲的特长;引进专业机构,综合社会资源和家长力量,把传统文化和职业文化带到课堂上,为孩子们推开了一道明亮的“窗户”;通过开辟校园劳动基地、开设劳动课程、搭建校外劳动基地,让孩子们感受“种下种子收获果实”的快乐。
笑容是孩子最美的表情,多彩的课堂成为了孩子释放光彩的舞台。让我们跟着镜头,一起走进多彩的校园,感受一下孩子们的快乐吧!
【蓝色科技】带着智慧快乐思考
大象机器人能够怎么活动?智能风扇可以进行声控吗?智能沙发长什么样?在合肥市大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创客空间里看到了许多科技创新作品,看着大哥哥大姐姐的作品,他们也萌发了探究科技知识的热情。这是学校举办的校园科普日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在创客空间外面,还有科普体验互动和制作科技作品、召开科技话题的主题班会,观看科普宣传视频……在科普体验区,更是激起了师生探究科技知识的热情,师生一起与科技作品进行亲密接触,感受科技的神奇力量。
【紫色艺术】提升素养展示特长
在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项艺术特长。随着今年课后服务的进一步推进,该校将课后服务分为了“普惠托管”和“个性化课程”两种模式。其中个性化课程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专业课程,课程涵盖了舞蹈、手工、航模、机器人、国画、科幻画、管乐、主持、合唱、舞蹈、武术等五十余种。面对孩子们的热情和家长的认可,学校还将扩大自身可利用的资源,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学生课后服务的质量;开展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后生活。
【红色非遗】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手拿竹条,编起一个“竹编果盘”;拿一根棉绳,编制一个传统花纹的挂毯;用超轻粘土和颜料做一幅仿铜画;把纯棉的织物放进染缸,体验扎染的魅力……在合肥市滁州路小学的“非遗”特色课程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包括徽派版画、陶艺、年画、皮影、扎染、花窗、民间虎头布艺等几十余种课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滁小的“非遗”课堂仅仅是一个缩影,学校还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如古筝、竹笛、戏曲等社团。
【橙色体育】挥洒汗水体会快乐
绿色的草坪、蓝白色的球服、橙色的棒垒球,在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孩子们沉浸在棒垒球带来的乐趣中,据悉该校于2019年成了软式棒垒球社团,曾获得过安徽青少年棒垒球锦标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民间体育游戏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扔沙包、滚铁环、走高跨、翻花绳、吹纸蛤蟆、走平衡木等各种民间体育游戏,保利熙悦府幼儿园让幼儿玩中有乐、乐中有学,彰显了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
【绿色劳动】怀揣希望收获果实
拔杂草、松土、摘决明子、拔生姜、掰玉米……在合肥市幸福路小学“校园丰收节”上,孩子们手捧果实笑得特别开心。收割水稻、打稻谷,挖红薯,做红薯饼,到校外的劳动试验田里,孩子们开展农事体验活动;亲自下厨,做一道拿手菜,动一动手,搓一碗汤圆,瞧,他们还积极融入家庭劳动享受快乐劳动。在家园课程中学会自立,在校园课程中学会责任,在田园课程中得到体验,在职园课程中得到启蒙,在创园课程中得到成长,在合肥市幸福路小学,孩子们在“五园”劳育课程中认知了新的事物,收获了希望的果实,也解锁了新的自我。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从“崇德、重技、求实、创新”的校训,到“以人为本、尚德重技、质量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再到“让争先成为师...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