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全国消防日 听救援故事 看“神秘”装备

江淮晨报 2021-11-09 00:46 大字

他们是危难现场的逆行者,是生命安全的守夜人。人人都知道,消防员有求必应;人人都知道,消防员冲锋救援使命必达。但,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生死一线的时刻,那些温暖动人的瞬间……他们却很少言说。正值11月9日全国消防日,记者走近合肥消防员,讲述他们的救援故事。

火场里的大眼睛

冯明星是合肥消防特勤一站的消防员,2012年参军入伍,被分配到消防部队。2018年消防队伍改革转隶,他选择了留下,一直到现在。如今,他算得上是站里的“高龄”消防员,31岁,还坚守在救援一线。

出于消防职业的高危性,家人劝退过,他自己也彷徨过:要不要换个安稳点的工作?但他割舍不下,救援的使命早已刻进了他的血液,尤其是每每想到那双湿润的大眼睛。

2014年,冯明星已经通过了一年的训练,开始正式执行救援任务。一天,辖区内的居民楼失火,内有多名人员被困,冯明星和队友紧急赶到现场。他们迅速分成两组搜救队,一组破门,一组爬梯从窗户进入。“当时出警经历很少,看到现场已经烧得浓烟弥漫,心里一顿发慌,怕动作太慢,耽误救人。”

他顺着悬梯爬进房间,乍一看以为没人,在匍匐搜救时,他瞬间愣住了——床底下还趴着一个6岁的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在浓烟下亮得出奇,充满着求生的欲望。“叔叔,我在这里!我害怕!”

“我们来了,火就没了,你别害怕。”冯明星小心地将男孩拉出来,抱着他转移到室外。一路上,男孩乖巧地趴在他的臂窝,不停地询问他,弟弟有没有救出来。“那会鼻头一酸,觉得自己很幸运了,救出了一条美好的生命。”

全能的消防员

“以前以为消防员就是灭火的,没想到是全能的,什么都干。”

合肥消防特勤二站的消防员朱越告诉记者,特勤二站是合肥市化工灭火救援专业队,除了要应对辖区内的救援,还要参与处置化工类险情。像化工厂失火、油罐车在高速路上泄露等,前去救援的都是他们。

化学品失火,危险性极大,除了熊熊烈火,还会随时爆炸。每次参与处置,朱越的心都悬得老高。“有的火,你看着外面很小,其实里面很大。”以前,他们处置这类火情更多是靠“运气”,不知“敌人”底细,便往前冲,现在,科技进步,他们通过热成像仪等高精尖设备,能够提前探知火势,提高安全性和救援效率。

当然,在日常工作中,消防员们更多参与的还是社会救援,如掏马蜂窝、抓蛇、把掉进洞里的宠物捞上来、解救卡在各种物体里的“熊孩子”……看似随手就能解决的任务,但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掏马蜂窝,大家觉得我们全身防护好,把马蜂窝装进袋子里,任务就完成了。”朱越说,事实上,这需要消防员每一步都谨慎小心。除了穿戴好防蜂服,带上杀虫剂和结实的袋子,还要快狠准,迅速将马蜂套进袋子里,拧紧袋口,再用杀虫剂喷杀余留的部位,“以绝后患”。尽管如此,在刚上手掏马蜂窝的时候,朱越还是被偷袭过。

差一点就找不到回来的路

“哪个男孩没有英雄梦呢?”陈思升是合肥消防花冲救援站的消防员,今年22岁,同龄男孩还在对未来迷茫,他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以后。

从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到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男子汉,转变发生在4年前,那时他正式加入了消防队伍。救人、灭火、处置车祸……在一次次与生死时速的较量中,他更加确定自己的未来——投身于消防事业。

2019年春节期间,陈思升所在辖区的医药房着火,他和队友要进去勘察火情。当时房门已被烧毁坍塌,剩余的出入口很小,他们砸了墙,背着近70斤重的装备进入火场。“尽管灭火服很厚,但火的灼烧感还是很强。”一边抵抗着灼热,一边在浓烟中摸黑前进,陈思升贴着墙边,一点点移动,寻找着火源。时间一点点流逝,空气瓶里的氧气渐渐用尽。发现着火源后,陈思升准备返回,一回头却发现,方向感被瓦解在黑暗里……

“心里咯噔一下,很害怕,但还是要迅速镇定。”陈思升慢慢趴回地面,张开双臂试探墙沿,最终摸到出口。

这样的惊险时刻,对消防员而言都是家常便饭。陈思升还能记起自己第一次处置车祸,一辆摩托车和渣土车相撞,驾驶员的腿被压坏了。当时,陈思升觉得自己离死亡很近,他有些束手无策,伤者的血喷溅在他的脸上,带着点温热,又很快变凉。“不敢擦,整个人都愣住了。”

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砺中,他愈发地处事不惊,身上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沉稳。他感觉到,自己和儿时的“英雄梦”越来越靠近。“如果能时空穿梭,站在10岁的陈思升面前,他一定很崇拜我。”

消防员的“秘密”装备

水枪、灭火器、救援绳、切割机……提到消防员的救援装备,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能说出几样。但在消防员的身上,还藏着几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装备,只有在危险时刻,它们才会派上用场……

秘密一:胸牌

每个消防员的制服右胸口处,都贴有一张胸牌。红蓝色拼接,上面印着“119”。看似常规的牌子背后,却印着他们的血型。合肥消防员李洋撕开自己的胸牌,后面印着“血型:O”。“如果我们遇到危险发生昏迷,需要紧急输血时,就能让医护人员快速得知我们的血型,方便救援。”

秘密二:呼救器

“当我们进入火场时,静止原地超过30秒,这个呼救器就会发出警报,闪烁红灯,提示队友来援助。”李洋扬起右肩上挂着的红色呼救器,按下开关,向记者示意。

秘密三:DRD拖救护装置

李洋穿着灭火服,让记者掀开他的衣服后颈,里面露出一段白色的绳体。用力一扯,灭火服里扯出了手把状的带子。“如果救援时,我们不慎受伤倒地,队友就可能通过这个带子,将我们拖拽到安全区域,紧急撤离。”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王浩/摄

新闻推荐

细心的哥挽救了一个家庭

晨刊讯10月28日晚,出租车驾驶员刘义忠师傅做好事不留名的事迹被公安部门公众号报道后,市民纷纷为刘师傅的细心和善举留言称...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