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紧密型医联体让老百姓有“医”靠
近年来,合肥以“省级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为抓手,以资源共享、医防融合、群众受益、协调发展为方向,整合完善了居民医保制度,全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群众的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2021年,合肥市成为唯一获省政府“全省2020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表彰的省辖市。
创新服务模式 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9年起,合肥市卫健委启动了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工作,形成以城区(开发区)为单位、街道(社区)为单元划分网格统一规划布局,由三级公立医院作为牵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服务网格内居民的分级诊疗新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模式。2020年,合肥市卫健委会同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合肥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居民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医保政策对医联体的激励促进作用。
目前,已有瑶海区大兴社区等15个街道社区医疗机构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6家省市三级综合医院组成了紧密型医联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省会城市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模式。
确保群众受益
医保待遇实行差别化支付
2020年12月,全省首家城市医联体集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市医联体集团瑶海区大兴分院正式挂牌运营,实现两院共建共享诊疗资源,开通双向转诊“直通车”。
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节省医保资金支出,积极引导群众基层就医。例如,参保居民在医联体就诊,医保待遇实行差别化支付,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免除门诊诊察费,住院治疗的只计一次医联体首诊医院起付线;住院和慢性病门诊发生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慢性病门诊定点机构变更为大兴社区卫生中心的免除慢性病起付线等。同时,对CT、磁共振等检查项目,在社区卫生中心开单后到合肥市二院检查,费用一律低于院标10%~20%。
推进医防融合
设立菜单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
为了将慢性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合肥市二院与大兴社区卫生中心联合组建6支家庭医生团队,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为抓手,与辖区居民建立稳固的契约式服务关系。突出一团队一特色,根据居民健康需求,设立针对不同人群的菜单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社区卫生中心补充药品优先保障签约居民慢性病治疗需求,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在家庭医生就诊,可提供最长2个月的长处方服务。2021年以来,大兴社区卫生中心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人数同比增长了10%,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在逐步提升。
提升就医体验
同质化管理变“输血”为“造血”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立了检验中心、中心药房、消毒供应中心、耗材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检查结果及诊断报告远程传输到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工作站、药品耗材统一采购配送、检验检查项目统一按基层标准收费、双向转诊优先绿色通道、远程医疗服务社区等。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方便地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随着紧密型医联体工作持续推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基层诊疗水平明显增强,瑶海区大兴社区卫生中心可及检验项目数增加了16倍,可治病种数由不足百种增加到170余种。医联体业务量稳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实现纵向流动,更多群众就地诊疗,大兴社区卫生中心日均门诊量提高了3成,住院病人实现了从无到有。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看良医,就医更便捷、更放心、更便宜。
□相关数据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医疗卫生和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98个,床位67881张、执业(助理)医师29217人、注册护士36354人,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7.78%、56.0%、64.79%、62.43%。2020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9.81岁,较2015年增加3.25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
新闻推荐
当前,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正在陕西开展。记者获悉,在特奥会上,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