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合作共创 赋能基础研究 □汪 琛
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合肥要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努力争当全球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自2011年至2020年,合肥市在基础研究领域发表或合作发表SCI研究型论文9.3万余篇,成果刊载分布于5577种学术期刊,研究领域覆盖131类学科方向,累计被引近172万次。由此可见合肥市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卓越进展和雄厚实力。
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合肥市基础研究网络呈现出四个显著特征:一是规模庞大的科研人员网络,累计近9.2万名研发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基础研究;二是持续拓展的研究机构网络,形成了包含1.7万余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机构合作关系网络;三是不断延伸的国别共创网络,与美国、德国、英国等159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四是多元化的基金资助网络,万余种来源广泛的研究基金,进一步印证了合肥市基础研究合作网络的规模化与系统化。四类合作网络紧密关联、交互链接,共同组成合肥市基础研究的多层级合作体系,成为驱动合肥市基础研究多方共创的合作基础。
当前,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基础研究合作资源的利用效率,强化合作共创的体制支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优化基础研究合作共创的绩效评价体系。科研合作已成为基础研究持续创新重要的驱动要素,合肥市部分高校院所也将对外交流访学作为学者职称评定的评判依据,但现有评价体系仍是以“去与不去”作简单二分,缺乏后续的跟进评价,难以评估交流访问的有效性。为此,应当制定更为细分的成果评价方法。首先,继续鼓励学者适度地对外交流,尤其是面向外部顶尖高校院所的访问与合作;其次,保留对外访问作为职称评定标准的同时,跟踪后续成果产出与交流访问之间的相关性,对于通过对外交流达成合作意向并后续产出高质量、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的学者,应当予以适当激励。同时,与高校院所的评价管理部门协同,从学者合作访问后,个人或机构的绩效产出,研判合作关系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坚决杜绝以对外交流形式浪费资助的情况发生。
2.坚守合作开放的基础研究创新发展战略。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在关于公有主义的研究中,提出科学发现是社会协作的产物,科学知识应归全人类共有。合肥市应当继续恪守基础研究合作共创的开放精神,将联合并进、互助创新、开放合作,深入贯彻到合肥市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理念与战略措施当中。这不仅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需求,也是对科学进步的实质坚守。在战略布局上,合肥市基础研究一方面对标国家科技战略,与国内优势机构强强互补、联合攻关,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另一方面继续鼓励本地人才加强对外沟通和协作,邀请高层次和领域内知名基础研究人才来肥访问交流,将合作共创作为引领合肥市基础研究持续创新的鲜亮旗帜。
3.引导优质基础研究资源的共享互惠。合肥市各类基础研究机构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式”水平分布,依照基础研究实力划分为不同层级,共同组成合肥市基础研究的创新群落。研发水平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学术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高水平的合作机遇也往往集中于高层次的高校院所。合肥市应当充分利用高层次水平和合作资源,出台政策引导本市基础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市属高校院所优势学科与高层次院系合作创新,为不同机构的学者合作攻关、优秀学生联合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弥合跨机构的合作壁垒,制定合作成果在不同机构之间的认定标准,实现不同层次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公平合作,对于获得高水平外部交流机会的地方高校院所学者提供一定的资助补贴,通过合作共创带动合肥市地方高校院所基础研究的实力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文系合肥市2021年度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合肥市基础研究绩效的测度评价”(HFSKQN202117)研究成果]
新闻推荐
案例:合肥市某拆旧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慎将居住在瑶海区来安路徐某某的房屋墙体撞开裂,加之雨水从开裂的墙...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