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勇担当一湖碧水还复来 包河区:全力打造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

新安晚报 2021-09-29 09:43 大字

烟波浩渺的巢湖水在北岸16.8公里的湖岸线上拍打出一个美丽的“U形湾口”,但每年夏季,合肥一刮起东南风,蓝藻水华就容易在这个“湾口”聚集,防控压力十分艰巨。这段美丽湖岸线的北侧,是合肥市唯一濒临巢湖的主城区——包河区。为了守好巢湖这块“安徽人民的宝贝”,今年以来,在巢湖治理的“主战场”,包河区勇挑重担,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实施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内湖生态一体化治理,全力打造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重现水清岸绿、碧波荡漾的美景。

1以最硬担当向蓝藻宣战

已过中秋,天气却丝毫没有凉爽。巢湖边的打捞船和打捞队员一直没闲着,“这几天气温又回升了一点,防止蓝藻反弹,一点都不能松懈。”

从5月份开始,包河区最强力量在巢湖北岸集结,全面打响蓝藻“歼灭战”。今年,该区将蓝藻防控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早部署、早启动、早打捞,拿出最硬担当,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全面向蓝藻宣战,切实让沿湖居民“看得到变化、闻得到变化、比较到变化”。

包河区及时成立蓝藻防控指挥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每日沿湖徒步嗅藻味、查藻情,每天晚上定时召开现场调度会。生态环境、农林水务、印象滨湖等重点单位全程投入、集结骨干力量于湖边安营扎寨;沿湖街镇协同作战,不间断巡查,实时报送片区藻情,第一时间研判处置。

湖面上,一艘艘打捞船突突作响;湖岸边,各种蓝藻处理“黑科技”大显神通。“不论是人工还是机械,只要管用有效,就是好办法。”包河在环巢湖沿线布设了塘西河、派河2座藻水分离站、3座调峰池、3座原位深井压力控藻设备以及24个捞藻平台,所有设备24小时运转,歇人不歇机,蓝藻日处理能力可达30万立方米,全力保障蓝藻“日产日清”。

不仅如此,包河区还根据防控重点和敏感区域,合理布设9个藻情、气味监测点,科学部署无人机早、中、晚重点时段对环湖沿线全覆盖、无死角巡航,第一时间掌握藻情,第一时间调度处置。同时,根据藻情聚集和蓝藻打捞情况,分级制定蓝藻打捞处理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蓝藻打捞应急措施。

“对包河而言,这是责无旁贷必须干成的事!”在蓝藻防控调研一线,包河区委书记陈东数次强调,“越是群众觉得‘难过’,我们就越不放过;越是事情‘难干’,我们越是大干。”

经监测,今年巢湖首次出现蓝藻时间较去年同期推迟56天,发生次数减少78.3%,累计面积减少84.4%,藻密度下降58.9%,基本做到巢湖无蓝藻异味。

家住万年埠街道揽湖苑小区的邹德银感受十分明显:“今年巢湖的变化真是看得见,闻得到,我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巢湖边感受大自然了。”

2高标准修复环巢湖湿地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芦苇丛生,候鸟蹁跹……这样的美景在巢湖岸边已常能看到。而这,得益于安徽省2015年提出的“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唯一风格的环巢湖城市湿地公园群”目标,要求合肥市全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把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作为巢湖内源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8年,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启动,项目以十五里河、南淝河等重要入湖河流、圩滩湿地为重点,开展湿地植被恢复。

治湖先治河,河口建湿地。作为国家重要湿地巢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是滨湖新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是合肥“城市之肾”。

包河区以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为统揽,高标准推进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和派河口湿地等建设,率先完成“十大湿地”建设任务,累计投入2.1亿元,完成湿地保护修复5000亩。同时,持续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创新采取“政府+国企”的运营管理模式,依托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实现湖滨湿地公园管理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建立健全安全巡护和养护管理体系,打造保护地勘界立标数据库,完成湖滨湿地公园勘界和矢量数据信息化处理工作,设置界桩60处、界碑24处。

点线面结合、内外源统筹治理,包河区针对巢湖流域的外源和内源污染,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水污染防治考核等次连年进位,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巢湖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好转为Ⅳ类,合肥市15个国考水质断面全面达标。

3圩区水生态持续向好

十五里河、南淝河、圩西河……这些河道蜿蜒穿过包河区大圩镇,和田野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水绿共生的乡村美景。作为连接巢湖与城市之间的圩区,想要改善生态环境,水环境治理要放在首位。

十五里河自西北向东南从大圩镇许贵村蜿蜒而过,2.5公里长的河道如今水清岸绿。“以前杂草丛生,河面上都是漂浮物,每天都有渣土车来偷倒建筑垃圾。”“河长”许和平依然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十五里河的“邋遢样”。“河长制”推行后,巡河、护堤、加强保洁,人防、物防、技防拦截偷倒垃圾……十五里河的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水事违法现象彻底得到扭转。

去年,大圩镇开始实施东大圩水系综合治理及湿地工程——金葡萄湖水生态治理工程。金葡萄湖是大圩镇现代农业节水减排系统重要的调蓄净化水体,也承担着区间雨洪滞蓄、水质改善、生态保育及农田灌溉等功能的海绵体,水域面积7.2公顷。

以往,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个别农家乐的少量生活污水,导致金葡萄湖污染底泥富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湖体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滨水景观相对单调。“为减少污染,我们给辖区农家乐免费加装污水净化器。”

经过水下地形改造、湖体底部杂物清除、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沉水植物种植、水生动物投放等工序后,金葡萄湖现在的水质已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水面清洁、浅水区清澈见底,水体水质得到全面改善。

如今,水清岸绿、空气清新的大圩镇犹如一颗钻石镶嵌在巢湖之畔,为这张合肥“最美名片”留下更多乡愁。

4产业升级助力绿色发展

今年52岁的许业贵从小在巢湖边长大,一直靠打渔为生。几年前,他和众多渔民响应政策、洗脚上岸,在滨湖森林公园谋得一份职业,还加入了巢湖打捞队。“‘水上漂’是非常辛苦的,现在到岸上,不仅工作有保障,生活也更安稳了。”

为呵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2014年安徽省启动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包河区也拉开了渔民转型升级大幕,鼓励渔民交船上岸,不仅对渔民进行补助,还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让渔民过上全新生活。

随着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禁渔启动,包河在巢湖沿岸的产业布局上“做减法”,为巢湖生态综合治理打好基础。

该区一方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统筹推进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清淤疏浚、河岸整治,不打折扣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文章,力争“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

比如,在大圩,当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使用水肥一体系统,精准控制化肥使用量,提高瓜果品质,降低种植成本,也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大圩还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通过建设圩美·磨滩等项目,挖掘“圩”美文化,严格遵守乡村肌理,不搞大拆大建,赋予乡村新的涵义。

作为全省首个“千亿城区”,包河区紧扣高质量绿色发展主线,围绕科技、金融、文化三大产业发力,依托一流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技术、人才的汇聚。

水是包河最灵动的韵脚,更是生态环保不可推卸的重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好“水”“绿”两篇文章,包河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的新路子。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

新闻推荐

合肥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信息公示(第三榜)

为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将文忠路(郎溪路-少荃街)项目征收补偿相关情况进行第三榜公...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