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贯通南北 城市向阳发展 “五里飞虹” 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江淮晨报 2021-09-29 05:07 大字

五里墩立交桥。

三里庵商圈。

如今的五里墩立交桥下,供市民休憩的活动区域。

作为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建于1995年的五里墩立交桥不仅标志着合肥由“平面交通”跨入“立体交通”时代,更是这座庐州古城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桥贯通南北,城市向阳发展,“五里飞虹”也拉开了合肥迈向“高架时代”“地铁时代”的序幕。

“五里墩”曾因距城五里而得名1995年立交桥开启建设

“五里墩”曾因距城五里而得名。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五里墩渐渐成了公共汽车站,但随之而来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频发,则让五里墩成为西部交通的“瓶颈”。

加上当时合肥西南地带经济的快速发展,金寨路、合作化南路、长江中路承载的交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且路面损坏严重,存在巨大的交通隐患,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一环、二环甚至是更多的环城公路也跟不上合肥发展的步伐,平面交通已经陷入了滞后状态。合肥一直采用的“二环九射”的交通网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扩张,尤其是肥西上派、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等外部组团的扩张,将城市内外相连、直接打通一条“路”变得越来越迫切。

这样的情形,直到1995年的夏天才开始改变。

1995年,合肥明确提出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城市要向外延伸,辐射更大的范围。而城市的延伸必然建立在道路的延伸之上,随着长江路的拓宽,合肥开始第三次“大建设”,并第一次延伸到了老城区之外。不久,16.8公里的一环路、42.2公里的二环路相继开工,而一个名为“五里墩”的地方也开始屡屡成为合肥人的谈资。

当时,合肥市投资2.6亿元,兴建全长1100多米的“五里墩立交桥”。这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其规模在当时是华东第一、中国第四。这座庞然大物一经投用,便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交通状况,它也成为第三次“大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在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会合处的五里墩立交桥,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4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为双“Y”定向式加环形匝道的四层互通式立交,分五个交叉道向四周辐射,解决了17个流向的交通。整座桥梁设计新颖高雅,造型美观流畅,功能合理完善,气势雄伟壮观。最高一层的高梁桥,距底层路面高达21米,长1100多米。整个桥梁纵横交接,四通八达如十几条巨龙翻江倒海,给城市平添几分美的动感。

开启合肥由“平面交通”跨入“立体交通”的时代序章

彩练当空,气贯长虹。

实行双贯通后,五里墩立交桥似一条蛟龙纵贯合肥南北,连接着蜀山老城区与政务、经开,也顺势开启了合肥由“平面交通”跨入“立体交通”时代的序章。作为城市建设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速通道,它在建成后不仅大大压缩合肥南向通道的车程时间,也大幅提高南向通道的交通承载能力,带动周边经济“新升级”。

一桥贯通南北,城市向阳发展。

如今,从空中俯瞰五里墩立交桥,周边早已高楼林立,而其中最醒目的还是位于五里墩立交桥东边的“电信大厦”。

但少有人知,“电信大厦”只是老合肥人的一种俗称,它规范的名称叫合肥市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工程,说“第二”也是和俗称“大钟楼”的合肥市长话通信枢纽工程相对应的。

记者通过查阅档案了解到,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的前身是庐州电报局,成立于1893年,距今已有115年的历史。随着时代更迭和社会变迁,合肥电信也历经不断的发展变化。尤其是1997年电信大厦建成后,与附近的五里墩立交桥融为一体,成为合肥一大景观。作为当时硬件、软件水平最高的写字楼,30层的电信大厦为“安徽高度”带来质的飞跃,还是曾经的“安徽第一高楼”。

据了解,电信大厦是由主楼、裙楼、附属楼和庭院工程四部分组成的,总建筑面积50428平方米,主楼高度143米,若加上顶楼铁塔总高度有167米,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层。

建成使用的电信大厦,不仅是当时合肥最高楼,也是一座集高技术、高效率、智能化,大规模于一身的现代化电信大楼,不少引领合肥电信发展的不少变革都是从这栋大楼里发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安徽省首次电视电话会议是在电信大厦召开的;2012年12月8日,合肥本地电话并网及固定电话号码升8位的新闻是从电信大厦发布的;2014年7月5日,合肥率先启动“天翼4G”正式商用也是从电信大厦发布的;2015年,合肥市建成“全光网城市”在电信大厦首次发布……

老合肥记忆里的纳凉圣地,也是新合肥发展的见证者

“算一算,在五里墩立交桥旁边我已经住了三十多年了。”今年已经62岁的徐闻知家住蜀山区团安村小区,小区就位于五里墩立交桥的西侧,他的记忆里,这座五里墩立交桥从建设起始到双向通在当时的合肥乃至安徽都算是“一件大事”。

1990年,徐闻知和家人因工作关系从西宁搬迁至合肥起,就一直居住于此。“当时的合肥还很小,我们住的这个片区正好在西一环外,都不算是在合肥老城区里头。”1995年,家门口的这个立交桥项目开始动工,徐闻知老人说,经常有其他地市的朋友们会问他“什么时候通车呀,到时候通车了我们可要去感受感受,为什么?因为这是安徽第一座立交桥啊!”

对于和他一样的“老合肥”来说,对这座立交桥的情感可不止于“住在安徽第一座立交桥旁”,更多的是夏日夜晚带着蒲扇、小板凳去纳凉聊天的回忆。

“那时候也没几家有空调,一到夏夜,吃过晚饭大家都带着凳子去呱蛋,小孩们就骑着脚踏车在桥底下转悠。”徐老说,别看这桥底下交织复杂,但当时的小孩们摸得可是贼清楚,到处穿梭。“当时,一到晚上桥上也没有什么车,现在可不一样了,真的是到夜里十一二点,桥上也是车流不断。”他感慨,几十年来,合肥变大了、人车变多了,这座五里墩立交桥也和自己一样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有别于“老合肥”心中的纳凉圣地,如今的五里墩立交桥对于“新合肥”来说已成为通行合肥的交通大动脉。

大学毕业的朱木秀2012年来到合肥工作,“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已经是一名‘新合肥人’了。”在合肥工作的近10年间,她也早已安家于此,家住庐阳区的她每天一早就要赶往政务区上班,而五里墩立交桥是必走之路。

走了快十年的五里墩立交桥对朱木秀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她说从当初的“车流畅通”到这几年的“早晚高峰堵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合肥发展的迅速。“这几年,很多年轻人毕业都往合肥来,说明合肥发展快、机会多,给年轻人的平台也很大。”

璀璨“夜经济”扮靓合肥,五里墩成“夜经济”的见证者

近年来,日益繁荣的夜经济如星辰般点亮了合肥市的城市风情夜,并逐步成为区域新的经济“蓄量池”,让魅力合肥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而五里墩立交桥正是合肥夜经济发展的“见证者”。

告别白昼,开启夜篇章,五里墩立交桥两侧楼宇联袂打造的闪耀灯光秀成为合肥最美的霓裳。从高空俯瞰,桥上的灯光在城市立交的上空蜿蜒着、发散着,在星月灿烂的夜晚,灯光与星月交相辉映且伴随远行的方向延伸到四面八方,五里墩立交桥则静静矗立于侧,守护庐州夜晚的畅通。

桥东侧,国购广场和之心城共同打造的“三里庵商圈”也在夜间开启繁华。这个距离老城三里的区域,始终是合肥商圈发展的先行者。

2004年,国购广场在这里建成,体量达10万平方米的巨型商业建筑轰动合肥,SHOPPINGMALL模式让市民消费升级。家乐福的亮相,终结了安徽没有世界500强零售企业的历史。2012年,之心城购物中心开业,这个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打造了合肥城区中心全新升级的城市综合体,让三里庵商圈能级再提档。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文

卓旻/摄

新闻推荐

9月合肥用电量多次打破同期纪录 供电部门“出招”保障国庆长假供电平稳

9月28日,记者从合肥供电公司获悉,9月全市电网最大负荷多次打破历史同期纪录,日用电量也成为合肥史上同期最高。面对持续...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