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目标导向 助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完美收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如何化解推进中的难点与痛点是社会心理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合肥市通过试点,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努力实现年底在社会心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上完美收官。
专注制度建设构建体系发展架构
当前,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的过程中,合肥市相关政府部门顺应形势,积极转换社会心理服务直接提供者的角色,将工作着力点转换到制度的设计制定,系统化社会心理服务政策,根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不同类型,精准开展网格化运行、资金引导、服务监管等方面工作,推进社会心理服务相关部门协作。为公办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增权赋能,给民营心理服务机构、民营医疗机构让渡出足够空间,促社区和家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使社区心理服务主体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和社区心理服务领域中找准自身定位。
探索长效机制夯实体系运行基础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利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开展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规范社区心理服务的收费,制定社区心理服务收费标准,将其列入居民医保范围。对于专业性的社区心理服务必须列出详细的规范规程作为工作依据,通过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精神卫生专业组织与居民的监督,提升服务的水平与效率。探索完善评估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依据居民满意度与意见建议,评估服务水平与效果,及时调整、改进工作方式,推动社区心理服务持续改进。
优化人力资源提升体系服务品质
社区专门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关系到服务体系质量和发展。通过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专门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对存量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鼓励获得国家认定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等;新进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格证和一定工作经验,要进行职前教育。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和年度水平测试等形式,检验和提高服务能力,以保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通过组建以专家为支撑、以专业人士为骨干、以志愿者为补充的专业化社会心理服务队伍,整合服务社区心理服务的人力资源。与社区周围学校、医院、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定期开办各类各级讲座。吸收具有心理学知识的、愿意提供心理学服务的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志愿者加入社区心理服务的队伍,开展基础性辅助性服务。通过社区心理服务管理岗解决编制和医生职称晋升必须有社区服务经历等制度、建立专门的心理服务工作室等方式吸引专业人才,要提高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提高专业人才参与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拓展服务形式提高体系建设水平
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居民的服务需求将居民进行分类,制定心理服务活动方案,为不同的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也要分析每一位居民的具体心理情况,开展点对点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数字化心理健康传播平台,提高知识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政府的行政性服务平台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在线心理测评、社区心理服务预约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覆盖面。通过逐步建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的“阶梯式”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推进区域社会心理服务智慧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兰州大学文学院朱扬清
(本文系合肥市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HFSKQN202109)
新闻推荐
9月19日,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试运行。2020年,五里墩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新址建设,目前已全面完工,具备运营条...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