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变“人在暖途” 包河区探索一系列暖心救助举措,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
如何把“人在囧途”变成“人在暖途”,包河区探索了一系列暖心救助举措。
“人在暖途”
45岁的李翠芬,家住包公街道炳辉社区,2010年查出肺腺癌,经肺部转移到甲状腺,后转移到脑部,先后多次开刀,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全家人靠丈夫打零工为生,两个女儿还在上学。
“经过社工实际调查发现,李翠芬符合‘人在暖途’——困难家庭救助项目的救助标准,几年前将其纳入到服务对象中。”包公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除了给予资金救助、帮助申请低保,“人在暖途”项目还关注她的心理需求,通过社工动员辖区文娱类社会组织志愿者,进行月度访视。唱歌、打腰鼓、满足微心愿……点点滴滴之中,李翠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也开朗了许多。
“‘人在暖途’是对政策内救助的补充和延伸。”包河区包公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旨在为辖区因病、因学等不可抗逆原因导致困难的家庭,提供资金救助、服务救助等综合社会救助服务,打造城市版“精准帮扶”的“救急难”社会救助机制。
正如李翠芬所感受到的,“人在暖途”在开展过程中,运用的是服务救助与资金救助“同步走”策略。项目实施三年来,资金救助120户次,累计发放救助金243939元。同时,为困境家庭提供服务救助6000人次,通过社工、暖途使者的家庭探访、电话回访等一对一帮扶,向服务对象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培育100余名暖途使者,他们活跃在楼栋、小区、网格中,参与到家庭探访、生日会等关怀服务中,完善服务对象的邻里支持网络。
民生兜底
“人在暖途”仅仅是包河区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一个缩影。
“按照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目标要求,我们落实落细兜底困难群众的民生保障,让救助有力度更有温度。”包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落实民生政策过程中,该区力求精准救助。适度扩大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突出临时救助制度“应急”“过渡”功能。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包河区发放各类困难补助2249.53万元,临时救助486人次、265.83万元。
如何畅通救助通道,实现高效救助?为解答这一问题,包河区在全区街镇、大社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专属窗口,培养“全科式”业务人员,健全区、街镇、村居救助三级管理网络,做到“动态发现、随时发现”。
该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公益创投、建立PPP基金等方式,推进实施“社工介入救助”项目。2021年1~8月,提供实施服务项目立项资金283万元,撬动社会资金62万元,服务1.6万人次。
·包育晓 本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共享单车找不到停车区域,开车回到小区找不到停车位……为解决此类问题,合肥市有关部门、社区采取预留非机动车专...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