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照归途 中秋家团圆

合肥晚报 2021-09-13 00:37 大字

又是一年中秋将至。为了帮助受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尽快找到家人,让他们回归家庭的怀抱,近日,在传统佳节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合肥市救助管理站专门部署开展“灯塔照归途、中秋家团圆”专项救助寻亲行动。

根据部署,市救助管理站对前期已落户安置及滞留在医疗机构救治的60余名重点人员进行系统详细梳理,针对寻亲工作遇到的疑难进行分类施策。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线索

2021年7月22日,公安民警在合肥市瑶海区站前路中绿广场附近发现一名女性流浪人员。女子疑似患有精神疾病,与家人失散多年,无法说明自己的身份,身上也没有携带身份证等可以表明身份的物品。

市救助管理站随即安排女子进入医院接受救治,同时,请公安机关协助进行了人像比对。经比对,公安机关发现疑似女子的户籍地信息。合肥市救助站随即又联系当地救助站,进一步核实了身份信息,并联系女子家人。很快,女子的家人主动与合肥市救助站取得联系,并确定了接领时间。

9月4日,女子的弟弟和妹妹来到救助站,把这名女性受助人员接回了家。这是市救助管理站开展此次“灯塔照归途、中秋家团圆”专项救助寻亲行动后,第一位与家人团圆的受助人员。

市救助管理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有9名受助人员已核实到准确身份信息。接下来,他们将开展更为细致、精准的后续跟进对接联系工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妥善安排护送返乡。“另外,还有4名受助人员通过公安部门比对,已获得初步的身份信息,后续将进一步核实,开展相应的寻亲救助。”

对于其他尚未获得任何有效户籍信息的受助人员,市救助管理站将进一步搜寻相关信息,加大甄别力度,重新采集DNA、进行人像比对,并链接公益资源,加强与马义民工作室、宝贝回家等公益组织的协同合作,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线索,全力以赴开展寻亲工作,努力让他们都能够回归家的温暖。

“针对无法表述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寻亲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中最难的。”市救助管理站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帮助他们寻亲的过程常常波澜曲折,“但是,想到他们父母亲人的期盼,寻亲相遇时亲人相聚感人至深的画面,我们便会一次次激励自己‘坚持找下去’。因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

寻亲,是救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种种原因,救助管理工作经常面对无法明确身份信息的特殊救助对象。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高度重视救助寻亲工作,抽调骨干力量成立“灯塔”寻亲工作室,综合利用多种渠道,深入开展寻亲救助服务。

在一次次或成功或失败的寻亲过程中,市救助管理站不断积累,总结了身份核查“四字诀”的工作要领,提炼出抓住“黄金24小时”、人像比对、精确定位、互联网+、多时段不断询问等寻亲方法。

信息搜集突出“早”字。流浪人员由公安护送求助的,市救助管理站会同公安部门随即开展DNA比对、人像识别工作。流浪人员由其他组织、人员护送进站,或街面巡查接回救助的,抓住“黄金24小时”,全面细致开展信息搜集工作,做好人像录入、指纹采集、救助过程记录、口音行为特征、体貌特征等信息记录甄别工作,为后期身份核查提供详实准确的资料。

核查线索突出“细”字。注重受助人员入站登记安检环节,加强值班工作人员对其随身携带物品的核查工作。市救助管理站着重查验衣物上有无地址信息,有无防走失卡片;检查流浪人员手机通讯录,寻找亲友联系方式。为维护受助对象合法权益,查验工作全程摄像记录,在检查随身衣物和手机时,安排求助人员、值班员、保安和登记协管员同时在场,女性流浪人员则安排女性工作人员开展查验。

信息甄别突出“专”字。寻亲工作室安排核查组人员,专门开展无名氏受助对象的户籍身份甄别工作。核查过程保持录音录像,保存无名氏的说话口音和谈话内容。询问提纲涵盖受助对象姓名、家庭地址、出生年月、家庭成员信息、来肥目的等。根据受助对象差异情况,询问访谈需多轮开展、反复核实。重点针对回答中的重合点开展信息摸排。面对多条疑似线索的,则派出工作组亲赴信息地走访调查,确定户籍信息。

身份确定突出“联”字。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等平台,适时更新完善寻亲信息,切实加强信息协查发布工作。开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模块,及时将受助人员信息、走失家属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开展比对,提升身份甄别能力和查询效率。

据统计,截至目前,“灯塔”寻亲工作室共为500余名无法表述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家。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通讯员 阮菲儿

新闻推荐

激扬青春共进共赢

日前,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2020级高二共进班正式揭牌。高二年级部主任姜晓军对同学们提出期许,希望看到他们努力拼搏,在青春岁...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