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自由”了你觉得“香”吗?

新安晚报 2021-09-10 10:04 大字

“老板,现在能不能灌香肠了?”9月7日,白露,合肥市的范大妈来到芙蓉路菜市场一家卖猪肉的摊位前问道。今年以来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委实让市民的菜篮子轻了不少。记者看到不止一位市民,想趁肉价便宜灌点香肠。不过,处于生产端的生猪养殖场却倍感压力,纷纷表示有点“吃不消”。专家表示,未来猪肉价格下降空间有限,但相关部门需要未雨绸缪,防止猪肉价格过山车式大起大落。

市民:趁猪肉便宜提前灌点香肠

记者在合肥芙蓉路菜市场见到范大妈时,她正在一家卖土猪肉的摊位前准备灌香肠。“前夹、后座和五花肉都给你算10块钱一斤吧。”肉铺的老板娘上前招揽生意。“现在可能灌?天气可还有点热?”站在摊位前,范大妈挑着猪肉,还有点犹豫。老板表示:“没事儿,这都白露了。你看,合肥最近也没雨。”在挑了一块肉后,老板娘手脚麻利地过秤算钱。“每斤加2元钱加工费,一共是160元。”

范大妈告诉记者,她负责一家人的日常采买,今年过年后,肉价一直很便宜,也让菜篮子轻了不少。去年比现在晚些时候,她也是在这里灌的香肠,“我记得和老板商量半天,前夹肉27元一斤,小300块才灌了一点点。家里人都没吃过瘾。”现在趁肉价便宜,就先来少灌一点,“等天气凉了再来多灌点,就怕到时不是这个价了。”

肉铺老板:肉价走低对销量影响不大

今年54岁的徐开飞在合肥芙蓉路菜市场卖猪肉,干这一行已经快30年了。“现在卖肉也就上午挣钱,下午的价格都是接近进价。下午前夹、后座、五花肉都是10块一斤,上午可以卖到大约13块一斤。肋排下午二十五、上午要二十七八一斤。”

提及今年以来持续走低的肉价,徐老板表示对他们的利润影响不太大。“进得高,就卖得高;便宜来就便宜去,反正就那么大利润空间。”徐开飞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一天能卖掉五六百斤猪肉。遇到节假日或者在灌香肠的旺季,会多一些。长期来看,肉价的走低对销量总体影响也不是很大。

养殖户:生猪价在跌饲料价格在涨

低迷的肉价,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生产的源头:生猪养殖户。王晓春和老公在宿州市养猪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今年以来感觉压力特别大。“就在前两天,饲料每吨又涨了50元。”这个涨幅分摊到每斤感觉微乎其微,但是已经快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王晓春说,前两个月走了一批生猪,7.2元一斤,当时感觉已经很低了。可是,没想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前不久生猪又掉到了六块八九一斤。

王晓春告诉记者,鉴于现在这种情况,他们把养殖场的10头母猪处理掉了6头。“真心有点舍不得,但是也没办法。现在规模越大,亏得越多。现在养殖场里还有50头左右的小猪,他们决定还是先维持着,看后市如何再作打算。

王晓春表示,他们和其他养殖户都有联系,大家情况也都差不多。

数据:生猪存栏量恢复常年水平

这一轮“猪周期”的源头还要追溯到2019年的“非洲猪瘟”。

来自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数据表明,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安徽省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为了稳价保供,安徽省密集出台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生猪产能逐步企稳回升。

随着规模化进程加快,大型专业养殖户和专业化养殖企业养殖量占比逐渐提高。丰厚的养殖利润带来生猪产能和产量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生猪存栏1739.4万头,出栏1436.8万头,这两个指标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相关人士表示,在产能完全释放后,市场供应充足进而导致价格下跌。在价格触底后一些养殖户会主动去产能,特别是能繁母猪数量下降和仔猪数量下降,再次拉升生猪价格获得养殖利润,进而形成“猪周期”。

专家:应提防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那么现在猪肉价格是不是已经触底?按照市面上流行的猪周期理论,再加上一些重大节假日的助推,未来猪肉价格是不是会有一个较大的反弹?

安徽行政学院经济学副教授朱良全认为,并不能这么简单推理。“尽管猪肉在餐桌上占了很大比例,但是现在物质生活丰富,老百姓选择的余地很大。”市面上的鸡肉、鸭肉等家禽类和水产品供应非常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猪肉。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并不是简单的高低起伏,确切来说,由于可供参考的维度越来越多,价格变化规律非常复杂。朱良全表示,除了供求关系,猪肉价格波动还和进出口、季节特点、物流甚至于居民的消费习惯等等因素相关。从最新的数据看,猪肉价格未来降幅有限,将逐步趋稳。

他表示,对于猪肉价格未来的走势,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在肉价触底时要想方设法留住一批养殖户,提防后期猪肉价格出现大起大落。夏冬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

新闻推荐

护航新生 开启精彩大学生活

测量体温。▲该校为贫困学子开辟“绿色通道”。▲志愿者为新生提供一站式服务。▼辖区民警指导新生在手机上安装防电诈A...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