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师也 护生命,授医技,看合肥市二院医生叶军的多重身份

江淮晨报 2021-09-10 04:30 大字

叶军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讲解接触到的病例。

叶军在互联网“云诊室”坐诊带教。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披上白衣可治病救人守护生命,走上讲台能教书育人铸造灵魂,拿起工具包可下沉医联体变身百姓健康守护者,戴上护目镜能化身为战士与病毒“殊死搏斗”……市二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叶军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医者。9月10日教师节到来之际,她收到了许多祝福短信,近20年的从医生涯中,她已成为了许多人的良师、益友、偶像和榜样。

良师十年言传身教传承医者仁心

“在临床诊断中,一定要注意排除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糖升高以及尿糖阳性……”

9月8日上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院区内,叶军穿着一身黑色套装,手持教鞭,站在讲台上讲授内分泌学中的糖尿病一课。在台下30多位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大四学生眼中,此刻,叶军不仅是市二院内分泌科的副主任,也是他们的大学老师。

作为省内多所高校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与合作单位,每年,许多医学生都会在市二院体验他们大四一整年的“见习医生”。在这里,市二院各科室的高年资医生会轮番走上讲台带教授课,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帮助这些准医生成功度过“从校园走向医院”这一关键时期,让他们更好地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

从2010年正式参与授课至今,叶军已积累了11年的丰富教学经验。课堂上,除了系统专业化的诊疗教学,叶军更喜欢用实际案例,和学生们分享那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医生一定要尽可能快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叶军向学生们举例,我们在临床中有些患者对于自己的病症有恐惧或介意的心理,在与患者交流中可以将“你有糖尿病、高血压”之类,换成“你血糖高、血压高”等表述,一个细节的改变,既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也能改变医生严肃固执的刻板形象。

专业、幽默、生活化、互动化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们总是能在欢笑中获取知识。“叶老师特别专业和亲切,我要是她的病人,一定特别信任她。”蚌医大四学生聂小龙说,在叶军的课堂上,不仅对专业知识能有更好的消化,更能看到一个真正经验丰富的优秀医生所应具备的品质。“她会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角度展开教学,教会我们要有责任和担当,要多从病人角度出发等。”

而为了把课上好,叶军可没少花心思。

“从医生切换成老师,并不容易。”叶军说,刚开始任教时自己并不会上课,她就每天利用下班时间,向身为中学教师的母亲请教,并在母亲的课件中找感觉与突破点,在此期间,她还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证书,竭尽所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在掌握了基本的教师技能后,叶军仍不满足,她发现,面对略枯燥的专业知识,学生上课总是缺少积极性,打破这种僵局成了叶军又一个目标。“我知道医学生们喜欢看一些医学题材的影视剧,我也就开始看,边看边截取记录下每个符合教学内容的片段,在课堂上做多媒体教学。”叶军说,课堂一下就活跃起来,经常下课了,学生们还逮着她问问题。

在教学期间,叶军往往要面临双重角色带来的压力,下了白班甚至夜班,仍要继续研究课程,由于还肩负着教学组主任的重任,叶军还要组织其他教师开展教学培训等活动。双休日加班逐渐成了常态。但即便如此,叶军仍坚持了十几年至今。

“医学,是一门需要传承的科学。虽然辛苦,但教学这份工作必须要做。”叶军说,自己常跟学生开玩笑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未来,你们可能就是我的主治医生。“我要把自己的本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这些学生,让学生们尽快成长,让更多患者能接受到更好治疗。”

益友“科普话疗”将优质医疗送向社区

她是医学生的老师,也是患者的益友。

在许多患者眼中,叶军是个好医生,更是一个说话“听得懂”的医生,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话疗师”。

在叶军看来,作为一名内科医生,“科普话疗”是必备的基本功,“内科疾病的治愈,5分在治疗5分在科普,科普更多时候还能‘治未病’,但是与病人沟通,要注重‘个体化’。”如果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或者套路来给患者做科普,那大概率是做不好的。每个患者需要的健康教育都不一样,医生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接受能力、生活习惯等,调整语言表达、科普内容等。

“贴近患者,才能更好地诊疗,我刚做医生时给一个病人测体温,让他把体温计放在腋下量,病人愣了半天,旁边医生见状说,放到‘胳肢窝’里量,病人立刻明白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合肥话,后来在很多时候都能派上用场,与患者快速建立良好的关系。”

广受患者喜爱和信任的叶军,多年来在二院的门诊总是人满为患甚至排不上队。可最初下沉医联体坐诊时,她却感觉“心态崩了”。

“门可罗雀,一下午只有一两个病人来。”之后,叶军打听了解到,当时百姓对社区医生的不信任是问题的关键。“许多人觉得,看病就要去大医院,社区里的不行。”

脚踏实地地做和深入浅出地讲,成了叶军打破这个局面的两个抓手。在她看来,对社区百姓来说,医生的靠谱程度是摆在第一位的,而不是你有多么“大咖”。因此,无论有多繁杂、重要的事,叶军都绝不会轻易动用或调整下沉医联体的时间,和患者约好了次日下午3点就诊,那她就雷打不动的一定会出现,这份坚持,叶军守了十几年。

在叶军的微信通讯录里,许多人名字前都有一个特殊的符号“1”,这些都是她的患者,其中很多都是医联体里的病人。“我们内分泌科面对的都是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慢性病是需要慢慢调理的,因为饮食、情绪等因素时刻都在影响着他们的状况,他们是需要一位随身医生的。”叶军说,频繁就医会让慢性病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而她多付出一些,患者就能获得成倍的“收益”。因此,看到患者的微信,叶军几乎都是“秒回”。

“百姓心中的靠谱蕴含了太多意义。”叶军说,诊疗中,她也会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讲述医联体的作用。“我会告诉他们,现在的医联体和市二院是实行同质化管理的。有些患者不太明白,我就告诉他,你在这看病,与去二院挂我的号看专家号是一模一样的,但是老人家你年纪大了,去医院还要排队,你以后就来这看。”

百姓口口相传,叶军成了靠谱与专业的代名词。如今,叶军一来坐诊,总是像明星般被簇拥着。“叶主任你来啦,我们吃好饭就在这儿等你啦!”“医生你上次答应我的患教材料有没有带来呀?”“小叶啊!你看我老头子吃饭不注意,血糖又不好了,我今天把他拉来你赶紧给他洗洗脑!”

在社区同龄人眼中,叶军成了朋友,在老人家眼中,叶军如同儿女。有时候坐诊晚了,病人常说,小叶啊,今晚先不走了,来家里我们烧饭给你吃。“老百姓来我这看病是放松的,在这种氛围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把优质医疗通过医联体途径输送到社区,让更多患者能轻松享受。”

榜样以“战士”姿态守护百姓健康

内分泌科的副主任、学生的好老师、医联体的靠谱医生……身兼数职的叶军是很多同行的偶像,总被形容,“脚不沾地似的,像踩着‘风火轮’”。

脚踩“风火轮”的不一定是哪吒,但很可能是个“真英雄”。

新冠疫情发生后,叶军第一时间取消了难得的年休假,向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很快,她的请战得到了批准,更被任命为隔离一病区的治疗组组长。叶军深知,隔离病区是市二院抗击疫情的利刃所在,接到任务后,叶军立刻协助相关部门组建医护团队、开展院感培训、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制定隔离病区工作流程……一天一夜的不眠不休后,隔离一病区以最快的速度步入了正轨。

作为组长,叶军承担着新冠肺炎病例的鉴别、诊治等工作,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总结上报专家组,并把专家组的治疗建议及时准确地落实到位,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个体化治疗。此外,她还要冒着极大的被感染的风险,为确诊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

面对疾病,很多患者出现了失眠、焦虑、烦躁等情绪,一些患者甚至整夜睡不着觉。叶军就额外抽时间陪着他们聊天,坚定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患者常说,“听到你的声音就很安心”。每当患者治愈,不管多忙,叶军都坚持将每一位患者送上回家的车。“我最开心的事就是送患者出院回家,看到他们一个个康复出院,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和新冠患者朝夕相处了40多天,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叶军说,这也是她从业以来最值得骄傲的事。由于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叶军还被评为合肥市巾帼建功标兵。

在新冠患者治愈出院后,医院会对他们进行回访。当得知一位患者在解除隔离期后两个多月仍自我封闭,不愿和家人接触,叶军主动邀请这位患者到医院来聊聊天。当两人再次见面时,叶军站起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当时他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这个拥抱对于他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治疗。”叶军说,她还与当时隔离病区内许多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保持着联系,那份特殊的情感,超越医患关系。

8日的授课接近尾声时,叶军带领30多位医学生一同重温、诵读了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名句: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文

卓旻/摄 通讯员 叶纲 朱沛炎

新闻推荐

关爱独居老人 温暖送到身边

星报讯为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进社区与空巢老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近日,合肥市三里庵街道二里街社区组织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