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高等教育 赋能合肥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绘就了新蓝图、指明了新方向。合肥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运用系统观念、战略意识、创新思维,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为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和人才队伍支撑。
坚持系统观念,优化高教体系
高等教育及高质量发展体系不仅涉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而且还涉及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由要素发展转向整体发展,从高校布局、质量评价、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构建。
一是构建分层分类的高校布局体系。合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和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地。积极推进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多层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适应不同层级需求的发展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合肥新站区建成占地8.7平方公里,投资约20多亿元,入驻高校达20余所创全省一流,打造全国有影响的高教基地。随后,在“十三五”期间,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与一流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投入近百亿元,先后与中科大、中科院、清华、北航、哈工大、天大、北外等全国一流高校院所共建25个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投资30多亿元支持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投资20多亿元建设中德合作示范基地,推动合肥学院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合肥大学创建;投资15亿元推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等提升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能力;投资30多亿元建设合肥理工学院,推动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应用技术类型的市属公办本科高校……
二是构建深度融合的政产学研体系。合肥高校紧紧围绕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主的产业创新,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转移、转化,以应用技术研究突破带动工业技术突破。充分发挥高校在制造强省、“三重一大”、军民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优势,鼓励高校深度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应用技术研发,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助推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三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重视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设,推动高校树立质量意识,掀起质量革命。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要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出高质量、高水平和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要引导不同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在不同层次领域争创世界、全国、区域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一流水平,建设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和差异化的评价指标,推动区域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整体提升。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治理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水平。
坚持战略意识,把握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质量、效益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必须结合新发展阶段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把高等教育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发展格局下来审视谋划,找准新方位、把握新趋势、看清新方向。
一是由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再到普及化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改革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只能提供很少机会,处于精英化阶段;经过世纪之交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后,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跨入大众化阶段;直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目前,合肥市拥有高等院校58所(含2所军校),在校生77余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全国近5个百分点,高于安徽省3个百分点,实现了高等教育基本普及。
二是从数量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正由总量矛盾向结构性矛盾转变,由关注数量到更加关注结构质量转变,已从规模为主阶段转向质量为主阶段。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评价指标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需求度不断攀升。
三是从独立成长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端人才、促进科技研发、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大学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国际竞争加剧、科技变革加速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只有从被动办学、跟踪模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主动创新办学模式,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走出一条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彰显我国教育在全球教育体系中的影响力。
坚持创新思维,提升有效供给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体现在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上。高校紧扣合肥市委“打造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提升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一是加强人才供给力。2020年9月,合肥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优化拓展来肥各类人才创业就业服务,精准引进紧缺的领军人物、高端人才。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主动布局新兴、急需专业,以完善“人才链”保障“产业链”,科学有效地将各方面优秀人才,引导到重点产业发展各环节之中,实现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活力迸发的人才大军。
二是强化学科支撑力。聚焦“六新”,瞄准“卡脖子”技术、颠覆性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有组织的学术研究。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对市域内学科资源逐步优化整合,集中优质资源做强做优特色优势学科。以“学科群”对接“产业链”,引导高校将优势学科与区域主导特色产业对接起来,努力构建适应合肥转型发展需要的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
三是提升文化引领力。发挥高校智力资源富集优势,建设高端智库,当好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谋助手。深度挖掘高校蕴含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学科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加快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让“大湖风光、江淮风韵、创新风尚”的城市特色更加彰显,不断推动教育强市、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健康合肥、平安合肥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合肥市教育局石红星
新闻推荐
2020年,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中,合肥市连续第十二年位居第一;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合...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