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伴我一生
□合肥董祥坤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毕业的我,从农村应征入伍到部队,算是小有文化的兵了。班里每次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班长总让我读报念书,可我常读(说)错别字,诸如把“遣送”读成“遗送”、把“造诣”读成“造脂”,这免不了引来战友的唏嘘,自己也感到羞赧。
“矮子里面挑将军”,当干部后不久,组织上把我调到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分管新闻报道。调到领导机关工作,本是值得庆幸和高兴的事,可我因为心里没底而顾虑不安。论经历,写报道是第一回;论文化,学历档次属低级;论专业,纯为门外汉一个。“腹中少食”的我,只得暗自使劲,“临饥觅食”,边写作,边查字典,边找参考资料。工作无疑力不从心,成效不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时我唯一的选择,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理论和文化专业水准。我打消思想顾虑,克服困难,坚持边工作边自学。时间紧,每天来的报刊必定研读;事务忙,《汉语成语词典》有空就背上几页;学习内容多,新闻专业书本随身带随时看。
说来也巧,时隔不久,我们部队报上级批准,创办了文化教育学校,对在职干部进行分期分批离岗集中轮训;同时,与部队驻地大学联系协商,增设一个军队干部大专班。听到这一消息,我像一脚踩在弹簧上,兴奋得一蹦三尺高,第一时间就报名了。重入校门,过着集中吃住、按时作息和管理规范的校园生活。有苦也有甜,有耕就有收,当收到鲜红的高中毕业证书时,我的脸上露出了如花笑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接着,我又及时报名参加了徐州市某大学的函授自学,三年后也顺利完成了期盼已久的大学课程。
忙,是困扰在职学习的一大障碍。那时我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工作,“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为了使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双有效,我以雷锋为榜样,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自学,克服以工代学、以忙忘学的现象;平时尽量少参加应酬,少高谈阔论,少跑跑颠颠,把点滴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重点放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坚持自学科学文化,习读中外名著、报刊佳作和文学创作。结合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并用来指导实际工作;注重在学习中积累资料,剪贴报刊文章,摘记名言警句。通过读书学习,结合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撰写心得体会四本,见于报刊的研究材料二十多篇,各种文体的文章三百余篇。这使我不仅丰实了文化理论基础,还较好地提升推动了本职工作。实践让我深感,自觉学、深入学,就越学越有得,越得越有用,越用越有效。
退休后,虽然不工作了,但我的学习没有终结。尽管家人劝我轻松生活,安享晚年,但为了力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律,我仍把自学作为老年生活的起点,纳入修身益寿的主课。古人告诉我,少儿自学,如日出之阳;中而常自学,如月中之光;老而还自学,如秉烛之明。思想家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从十五岁开始“志于学”,经过“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的渐进修养过程,直到古稀之年才自认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根据情况,我自订学习计划,调整学习节奏,更新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永在路上。我给自己“站岗放哨”,力求不偷懒懈怠,不安逸清闲,不虚度时光,活一天吸收一天精神营养,过一天有一天文化收获。让自己畅游在书海里,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事,观五洲景,看异域情。我还将学习与自己爱好的写作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活出自我,活出质量,活出价值。退休十多年来,我克服老眼昏花、记忆减退的困难,笔耕不辍,文章也常见于报刊杂志,并整理、撰写、出版了《感悟人生》《岁月如水·一个秘书的往事》两本共四十多万字的书。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我要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让其伴我一生。
新闻推荐
5月28日,在庐阳区大杨镇王墩社居委辖区一企业,工作人员将庐阳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印制的新冠疫苗接种公示牌张贴在企业大...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