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村宅基地每户或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新安晚报 2021-05-29 09:22 大字

5月28日,记者从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该局组织起草了《合肥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导则》),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此次《导则》以全域全要素引导管控为措施,突出合肥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合肥市域范围内,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编制村庄规划需遵守《导则》。

“一户一宅”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

《导则》指出,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合肥市严格控制农村宅基用地规模。新增农村宅基用地向规划建设的居民点集中。对于人口流出的村庄,应以减量为主,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农村宅基用地。

宅基地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岗地和丘陵(山区)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过300平方米。且要明确选址要求和宅基用地范围。

农村住房一般以两层为主,不宜超过三层。对于原址改建、新建住房,要满足宅基用地面积执行标准。

撤并自然村不得强迫农民“上楼”

根据《导则》,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委会主导,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群策群力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对搬迁撤并类自然村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迫农民“上楼”。在搬迁安置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实施搬迁撤并,对实施搬迁后的自然村限期拆除复垦。

新建居民点应按“统一规划、统一配套”方式集中建设。避免沿公路两侧单排布置的“骑路”建房及排列单调呆板的“兵营式”布局。

鼓励建设有合肥特征的乡村建筑

《导则》专门提到特定文化片区引导,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资源的村庄应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鼓励将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传统风貌建筑、农业遗产等保护范围一并纳入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

尤其是具有革命战争与革命活动场地、将帅故居、改革开放创新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精神的村庄片区,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厚内涵、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加大区域红色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对红色歌谣、红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创新探索“文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村庄风貌应体现乡土特色、时代特征和工匠精神,遵循多样性、本土化、经济性的原则,结合“环湖、近城、岭上、岗中”的空间特征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强村庄整体风貌指引。

建筑风貌充分挖掘合肥村庄建筑特色,实现地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引导建筑风貌管控与建设。通过大师领衔、优秀建筑师和设计师参与,创新乡村建筑样式,做好传统特色元素的建筑表达,形成具有合肥特征的乡村建筑风貌。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星级记者徐琪琪

新闻推荐

爱心在传递

那是一个下午,天阴沉沉的,风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凉飕飕的,眼看就要下雨了。我放了学,裹紧了身上的衣服,向公交车站跑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