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摄氏度!101秒! 中国“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

合肥日报 2021-05-29 01:09 大字

2021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所所长宋云涛(左中)带领科研人员胡凯(左上)、刘绍敏(左下)、李欣雨(右上)、尹楠楠(右下)正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内进行升级改造,检查高场侧瓦片安装。记者 张大岗 摄

5月28日凌晨,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工作人员在实验成功后起立庆祝。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2021年4月28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大厅全景。记者 张大岗 摄

5月28日凌晨,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里传来捷报,正在开展的第16轮EAST装置物理实验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上接1版)实现核聚变发电的两大难点是如何实现上亿摄氏度点火和等离子体稳定长时间约束控制,同时实现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长时间维持尤为困难,这需要将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与零下269摄氏度超导磁体、高热负荷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动态精密控制等多项极端条件同时高度集成和有机结合,难度和挑战非常大,此前国际上超过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运行最长持续时间为20秒。

本次物理实验成果是EAST装置首次在国际上采用全金属主动水冷第一壁、高性能钨偏滤器、稳态高功率波加热、等离子体位形精密控制等一系列未来聚变堆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的验证。这些关键技术是我国聚变科学家和工程师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安徽省合肥市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自主发展掌握的聚变工程核心技术。

上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条件下连续稳态运行是未来聚变发电的必要条件。目前,EAST装置是国际上唯一具备与ITER类似加热方式和偏滤器结构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唯一能在百秒量级条件上全面演示和验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未来400秒科学研究的实验装置。EAST装置上的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也为我国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王天昊 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今年全市将有7.7万名考生参加高考

记者近日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全市将有7.7万名(其中市区3.5万名)考生参加高考。为营造安全、规范和温馨的考试环境,确保每位考...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