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载“孺子牛”投身电网送光明

合肥晚报 2021-05-06 00:32 大字

本报讯一个手提包,一身灰工装,这身打扮一穿就是20多年。来自合肥市的工程师王开库,征战电网建设23年,工匠精神始终如一,以精益求精的专注打造出100多项电网精品工程,越是艰苦的项目,他越是冲着上。今年,王开库获评2021年3月“中国好人”称号。

同事们都说,王开库就像“苦行僧”一样,埋头做事,功夫深厚。王开库从事电网建设23年,变电站的施工现场往往远离城市,工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到两年。施工一线大多环境艰苦,长年累月在工地上生活是王开库和所有电网建设者的生活常态。

参与建设±800千伏西昌裕隆换流站时,王开库每天都嘴里吃着风沙,晚上忍受潮湿,现场风季和雨季交替,给施工难度和现场生活带来了极大阻力。王开库带领项目团队提前策划,自己动手设计了一系列防尘、防潮措施,加强对安装环境的控制,建立GIS无尘安装厂房,最终实现该站全部GIS设备无尘安装。

王开库在±800千伏金华换流站担任电气A包项目副经理时,公司还没有该电压等级换流站的施工经验,换流站阀厅设备繁多,图纸、说明书浩如烟海。一般的技术人员在安装时都是“手不释图”,装上就算完成任务。而王开库并不满足于“装得上”,他要的是“快装”、“精干”。为此,他找来各类工程资料,装了满满两大箱。白天工作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个工程干下来,他小纸条写了3000多个,笔记记了5大本,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施工现场的“百事通”、“图纸库”。

从事电网建设二十三载,王开库先后干过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等100余座高压变电站、6座特高压换流站的安装和调试,岗位从技术员、项目总工一直到特高压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建设的工程均一次性成功投运。

全电压等级的锻炼、全岗位的学习,造就了王开库在变电工程建设领域的驾轻就熟。为充分发扬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牵头创立行业工法9项,国家专利授权11项,QC成果19项,制定技术标准9项。自主研制并推广使用的成果包括“一体化环境检测仪”、阀厅车雷达防碰撞系统、通用型管母焊接托架等,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效。

从业以来,王开库点亮了省内外百余个电网明珠,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我们干的虽不是什么伟大的事业,但却是光明的事业,而这项事业总要有人来干。”凭着一份朴素的信念,王开库的步伐更加坚定,脚下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新闻推荐

南通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减半 每人最高贷款额度20万元

截屏图4月29日,江苏省南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调整购买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通金管规〔2021〕1号...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