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真的会流泪

新安晚报 2021-04-19 10:43 大字

□合肥刘加莹

今年的清明节,因为突然失去了好友永建,我携妻儿回老家祭祖时,对离去的亲人就又多了几分哀思。

我来到爷爷奶奶的坟上,依稀模糊的奶奶,又走进了我的心里。我是奶奶带大的,她白天伺候我吃喝,晚上带着我睡觉。奶奶喜欢我夏天给她扇扇子,冬天给她焐脚。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只有五六岁,很多事情都记忆不清了,但奶奶带我走亲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每当我走不动的时候,总想叫奶奶抱抱或背背。不知为什么,她从来都没有满足过我,有时见我实在走不动了,就拉着我的小手坐在田埂上歇一会,并三番五次地对我说,伢吔,人长两条腿两只脚就是走路的,再累再长的路都要自己走。长大了特别是参加工作后,我对奶奶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奶奶的坟下,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土包,如不在意根本看不岀是个坟茔。后来有人告诉我,远房兄弟家安就埋在此处。家安兄年长我几岁,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他是个苦命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后随叔叔婶婶生活,到了自食其力的年纪另立了门户,谁知没多久却患上了肺结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病被称作“不治之症”,医治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得靠营养。那年头肚子都填不饱,哪来的什么营养呀。我当兵后,听说链霉素是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曾用微薄的津贴给家安兄买过几次,无奈,他还是早早地就走了。家安兄如果现在还活着,也已到了古稀之年。打那以后,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在家安兄的坟头上烧些“纸钱”。

天大地大,没有父母的恩情大。我一直认为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这辈子我最要感恩的,就是我的生父生母、养父养母,是他们生养了我、抚育了我。我的生父和养父是亲兄弟,生父是老大,养父是老二,生母和养母是亲妯娌,因为养母没有生育,我很小就过继给了他们。前些年,我曾写过《没能喊她一声“妈妈”》《养母》《我的两个父亲》等短文,以表达我对四位老人的感恩之心。

我的生父,还有合葬的养父养母在同一块墓地,生母因为没有与生父合葬,一个人在不远处的另一块墓地。生父60多岁就走了,生母活了91岁。那年在安葬她的时候,因种种原因就葬在了别处。

我的生父和生母虽然为生活、为孩子争吵了一辈子,但却不离不弃,同甘共苦,相伴终老,应验了那句老话:世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吵吵闹闹的夫妻过得长久。生母生了十个孩子,成活了七个。按十个排行,我是老九;按七个排行,我是老六。后来我跟兄弟姊妹开玩笑说,距离产生美,父母没有合葬在一起也好,省得他俩在那边天天争吵。现在每年清明节回去上坟,我在生母坟前滞留的时间最长,我一直为生母在世的时候没能喊她一声“妈妈”感到内疚,也是一辈子治愈不了的痛,因此总想多陪陪她,和她说说话……

与我生母相邻的坟地,是没过三服的叔叔婶婶。我对叔叔的印象一般,却非常崇敬婶婶。从婶婶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坚忍。

婶婶姓杨,村里的人都叫她“杨大婶”,我也是这样称呼她。还在杨大婶年轻的时候,叔叔就犯罪坐了牢,她又羞又气又恨,但却挺直腰杆,带着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照常生活。老天爷有时也会考验一个人。没想到,后来在上海工作的小婶婶突然病故,丢下了三个孩子,小叔叔实在顾及不过来,只好把两个女儿(大的5岁,小的3岁)送到乡下,托付给了杨大婶。再后来,叔叔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堂妹,也因家境不好投靠了她。这么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生活的重担压得杨大婶喘不过气来。那些年,杨大婶背地里不知哭过多少次,甚至想到了死,但一看到一家老小,心又软了,便把所有的苦累和艰难都咬碎咽到了肚子里……

很多年以后,杨大婶的两个侄女回上海有了工作,堂妹到了城里,自己的女儿结婚成家,叔叔也去世了,原来的一大家子就剩下了她孤零零一个人。女儿、两个侄女,还有堂妹,都想叫她跟随自己生活,但杨大婶就是不肯,仍住在原先的两间草屋里,种着分得的田地,自个儿地生活。

前些年,每年清明节回去,我和爱人都要带点礼物去看望杨大婶,她也总是积攒着一些土特产送给我们。一次,看着身体像一张弓的老人,我双眼噙满泪水,问她为什么不去孩子们那里享享福,她回答我一句:“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那一年,天气干旱严重,庄稼要引水浇灌,已80多岁高龄的杨大婶实在无能为力了,就拄着拐棍,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去找数里之外的女儿女婿,结果摔倒在她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的土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心真的会流泪,它的岀口是人的一双眼睛。

我时常想,人终究都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不二选择,但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却要靠自己的人生去践行。

新闻推荐

合肥再次荣获十佳数字阅读城市称号

本报讯4月16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2021)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合肥再次荣获十佳数字阅读城市称号。同时获评十佳数字阅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