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合肥日报 2021-04-15 08:38 大字

芳菲四月,沿着整洁的水泥路,记者来到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和平社居委,放眼望去,道路两边已是绿树掩映,处处升腾着春天的气息。在合肥运达蔬菜专业合作社内,一排排蘑菇包摆放得整整齐齐,朵朵平菇长势喜人。小小的蘑菇,已成为该合作社负责人陈电一家和周边居民的“致富伞”。

目前已是平菇采摘的尾期,但陈电一家还是比较忙碌。几乎每天都要忙着采摘、装袋和搬运平菇,然后将其运送到百大周谷堆批发市场和永辉、谊品生鲜等超市,高峰时一周的平菇出产量就有40吨。

今年37岁的陈电,和家人一起经营合作社已有十多年,经过慢慢摸索,他的平菇事业越来越红火了。

“原来做装修工作,收入不高。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个平菇种植的朋友,于是就跟他学习技术。”陈电称,经过深思熟虑,他和家人决定发展大棚平菇产业。

平菇种植并不容易,每年7月,陈电就要准备蘑菇包的养料。因为养料选用的是营养高的优质新疆棉壳,偶尔他还要去新疆选购。“营养包里包上棉壳、稻草和有机肥料,就可以进行蘑菇种植了”。陈电说,一般蘑菇包的两头都出蘑菇,7月底种下,一个月就能长好,一个生长周期能长七次,收益还不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起初的不熟悉,到慢慢摸索出经验,还带动周边居民种植,如今陈电已经有菇棚50多个,产品直供百大周谷堆批发市场和市区一些超市,收入远比打工可观,还能照顾到家里。“最高峰时,合作社的日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陈电坦言。

每到采摘季,陈电便会雇佣社区的闲余劳动力帮忙采摘、装筐、转运。“大棚里的活,干得时间长了就顺手了,而且离家近,一天能拿到一两百块的工资,挺好!”附近居民开心地说。由于积攒了丰富的种菇经验,陈电还向准备种植平菇的乡亲们传授技术,帮助大家一起致富。

在磨店社区和平党总支书记朱国文看来,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建设蘑菇大棚,效益显著,村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和一些农产品销售商达成合作协议,蘑菇的销路越来越广阔。

·孔芳芳 张孜男 本报记者 苏晓琼·

新闻推荐

合肥吹响建设创新枢纽号角

4月13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不久前,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创新枢纽的嘹亮号角:让科技创新的优势转...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