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称呼

新安晚报 2021-03-08 09:18 大字

□合肥束晓英

回顾我从事过的职业,最喜欢的,还是老师。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报考的是师范学院;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学语文老师。在后来的岁月里,兜兜转转,从记者站秘书、工厂行政人员,到公司行政业务人员,人生起起落落,最后的落脚点,仍然还是老师。

上大学的时候,导师教导我们说:“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年轻的时候,不太懂教师职业的宝贵,只是遵循着“传道授业解惑”,向学生们传授讲解着知识点。在教语文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每篇课文我们都要讲解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把每一篇完整的文章,刻意分解得支离破碎,变成了一种文字工具,而失去了文学欣赏价值。当然,只是困惑不解,一切都继续按部就班照常教学。其实,应该说,语文教学是非常有趣的一门课程,毕竟每篇文章里面,都蕴含着人文科学、哲学、情感、作者的写作背景等综合性内容,教起来肯定要比那些功能性强的学科要有趣得多了。可惜,旧时没有悟透此中奥秘,一直循规蹈矩按照教学参考书进行,一段时间,教得学生睡眼迷离;特别是在“春眠不觉晓”的春日午后,没有激情的讲课语调,似乎真是一段悠然的催眠曲,让人昏昏欲睡。

中学语文课,可谓是包罗万象,课本的内容,包含了古代和现当代的诗词、散文、杂文、小说等,涵盖面很广;还包括了语言部分,从小学的汉语拼音,到中学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知识,都有所涉及。同时,语文课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写作。各类的文体写作,又成为语文老师的大任。后来,在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十多年后,才深刻感受到中学语文老师那种多功能“万金油”的不易,那种“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功夫,得有教师寒暑秋冬几十年的积累。

在企业工作的许多年头里,每日总是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呕心沥血。人到中年,尚要为衣食谋,常常奔波在炎炎似火的烈日之下,瓢泼大雨之中。曾在冰霜严寒时节,坐在同事的摩托车后,冻坏了脸蛋和嘴唇,到报社印刷厂寻求业务;还曾拎着自掏腰包买的水果,到私营老板处卑躬催款。一次,我的自行车爆胎了,就拖着几十斤重的纸箱,一步一挪地爬向高处的办公室……有时,会在深夜里哭醒,会为看不见的前途担忧。在那些难熬的时光里,幸亏有老师这个称号在支撑着自己。多年来,一边默念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边过着“两面人生”的日子,白天为谋生,夹着尾巴做人;晚上,在电大里挺直腰杆做老师。拼命的时候,我一个学期一口气能接四五门课,从“办公室实务”“中国古代文学”到“外国文学”“现代汉语”……细想一下,十来年的功夫,除了以上课程,还教了“实用文体写作”“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古代小说与戏曲”“比较文学”“文论专题”“中国传统文化”等课。

老师的职业生涯,给了我生存成长的支撑力。每每看到学生尊敬地喊我一声“老师好”,恭敬地递交上自己的毕业论文请我审阅,站在讲台上信心十足侃侃答辩,心里就绽放出无数朵美丽的花来。学生结婚,晚上上课时送我一捧花花绿绿的喜糖;为人母的学生,每次上课都坚持带着自己五六岁的幼子;为了探讨论文选题,早已过了下课时间,男生还站在台阶上,为研究《三国演义》人物滔滔不绝,眼睛里熠熠闪光;甚至还有一位银行女生,大专毕业了,又再次报名上本科,继续来听我的课程……每次的坚持,不仅让我看到了希望之光,更重要的是,那些年轻人如朝阳的面庞,渴求知识的目光,让我如沐春风,甘之如饴。和青春共享知识,和青春共度时光,这是多么美好的际遇,多么美好的契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因为,它的名字叫尊重,叫成长,叫价值体现,更叫人格的力量。

新闻推荐

李子璇:脑袋灵光的“宝藏教师”

李子璇和荣幼,有着不一样的“缘分”。“毕业,实习,工作,我所有的经历都和荣幼紧紧相连,我把自己的爱都给了荣幼的老师和孩子们...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