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致敬 与榜样同行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 第二届十大“身边榜样”正式出炉

江淮晨报 2021-02-02 08:10 大字

寻找身边榜样,凝聚前行力量。2020年12月初,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第二届“身边榜样”征集评选活动,一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初选、网络票选、专家评选、公示等阶段后,十大“身边榜样”正式出炉。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十大“身边榜样”的不平凡故事,向榜样致敬,与榜样同行!

创新创业榜样

刘光:多次创业 奋斗不止

作为合肥智慧龙图腾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光致力于知识产权服务12年,早已把创新创业根植于血液里,自主研发集知识产权管理、检索、交易、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专利云平台。创新创业,奋斗不止,刘光获得2019年度合肥市“庐州英才-创业英才”荣誉称号,也成为了蜀山经济开发区第二届“身边榜样”创新创业榜样!

在中南大学读书期间,刘光就先后开设过小型咖啡馆、快餐店,这些创业尝试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却为他以后的创业之路积累了经验、磨练了意志。

2008年,大学毕业之际,刘光正式开启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创业,公司成立之初,困难重重,他却一直不气馁,奋力拼搏,短短半年,公司便有了很大起色。随后他又在南昌、长沙成立公司,并深层次分析产业优势,“我当时分析后发现我的产品只有服务,没有核心技术。”刘光意识到这样下去,公司存在很大危机,必须要转型进行二次创业。看好“互联网+知识产权”模式的他,2011年来到合肥,开启自主研发之路。多年来,公司相继开发出专利管理平台、智能监控平台、商标专利检索平台、商标专利交易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北斗遥感专利导航平台等,形成专利云平台,平台知识产权管理量超过100万件,交易量年超2万件,交易额年超5亿元。同时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综合服务系统,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郭杨:引领示范,开拓创新

翻开郭杨的创新工作业绩单,就可以看到这位创新创业榜样实至名归。11项科技奖项,39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5件登记软著,10篇学术文,2部出版专著,15部编制标准……这些荣誉,无不显示着他这些年的创新成果。

1992年,郭杨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土建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同年入职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曾任地基所所长、节能中心主任,现任副院长、党委委员、董事。郭杨长期从事建筑地基基础和绿色建筑建造领域的科研及相关技术管理工作,依托承担的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支具有20余人的高层次科技创新研发队伍,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发挥创新人才引领示范作用,主持研发的老黏土地区新型管桩及其质量检测新技术研究成果,已在10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得到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节约基础工程造价近2亿元;主持研发的绿色建筑建造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等近百个重点项目成功应用,促进了建筑行业绿色发展。2011年6月,郭杨获评“省属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6月,获评“省属企业创新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5年11月, 入选“首批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19年7月,入选“合肥市学术带头人。”

爱岗敬业榜样

张吾松:尽心尽力 做好服务

言语不多,默默奉献,自1995年参加工作,张吾松就开始扎根基层,一直在社区倾力为民服务。2014年来到蜀山经济开发区邓店村工作后,了解到辖区内有退耕还林6000多亩,他根据村里要求组建了防火巡逻队,并开展各项志愿服务。

清明、冬至、春节这些重要节点前后,都是张吾松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走上两万步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他要带着志愿者巡逻涵养林,“林子里还有一处公墓,地形比较复杂,防火工作必须要做得更细致。”张吾松说,2020年初,疫情期间,除了日常防疫工作,水源保护地涵养林防火任务也要做好,保护一方水土。

前些年,辖区里一位低保户老人,三个孩子均智力残疾,水源保护地搬迁时,老人放不下自己养的猪,不愿意搬迁。张吾松与同事多次上门劝导,老人均不同意,张吾松给他讲政策之余,还为其申请了廉租房,并带他看看居住的环境,最终老人被打动,“我们找专业的屠宰场去买了他的猪,又帮他搬好家,安顿好。”张吾松还经常去看望老人家,在政策范围内对其进行帮扶。

在基层工作20多年,张吾松一直坚持尽心尽力为居民做好服务。

赵娣:教书育人 一份信念

18岁参加工作,20多年来,赵娣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把教育根植于爱,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一个孩子都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希望,我们老师,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参与者,肯定要用心。”当老师的第一天,赵娣就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虽然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她有紧张有兴奋,但是教书育人的信念一直存在于心。

她还记得自己刚来到蜀山中学工作时,班里有个学生小明因为攻击性强,受到其他家长反对,小明被家长带回家教了一学期。赵娣来当班主任后,小明复学,“这时候还有其他家长反对,我跟反对的家长一直在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且请他们放心,我尽力做好相关工作。”小明复学后,每个课间,赵娣都把这孩子带到办公室,引导其阅读,或者预习课本,慢慢与他交流,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的攻击性减弱了,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更强了。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赵娣坚信言传身教,在教室时,看到地上有纸屑,她会立即弯腰捡起,孩子们有问题,她会温和回答,她所带的学生也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教育孩子过程中,有时候我不会说教,而是去做给他们看。”

教师对于赵娣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还是一份信念。

党员先锋榜样

常振宇:不忘初心 完成任务

既是退役军人,又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合肥昌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振宇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1月底,疫情暴发。作为一名党员,常振宇立即行动,组织员工积极抗疫。那时候他的孩子刚刚满月,平时工作繁忙,陪伴家人时间不多,本想趁着春节假期好好照顾家人,然而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他立即带着个人物品返回各项目,带领员工采购防疫物资,部署各站点人员。

为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细致,常振宇每天都深入一线,实地检查。特别是电商园项目部,部分企业没有回家的员工偏多,公租房和人才公寓每天进出人流量大,有些人对每天反复测量体温极度抗拒。面对这些情况,常振宇一直鼓励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继续做好手头工作,用实际行动为业主筑起安全防线。

从军人到物业人,不管职业如何变化,常振宇始终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出色地完成了党和组织赋予的光荣任务。

郭晓元:不计得失 做好螺丝钉

从技术岗到管理岗,从服从安排的党员到挑担基层工作的公司支部书记,无论是解答公司产品技术,还是细心开展的组织活动,又或者耐心解答同事各种工作困难问题,以及在疫情防控物资捐赠现场都可以看到郭晓元的身影。入职安徽宾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0年,他一直积极学习各项职业技能,多能多干不计得失,做好民营企业的“一颗螺丝钉和一块砖”,发挥了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节能环保产业一名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周围同事共同进步。

2010年,郭晓元来到位于蜀山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宾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在公司日常岗位工作中,他发挥好自己所学的机械设计专业技术的同时,先后参与了公司新厂区基地的建设工作,跨越了机械设计到建设施工管理的鸿沟;参与了公司资本市场开拓的基础工作,跨越了技术员到证券金融事务工作员的鸿沟等,还积极创新,完成了20多个大型综合性空气净化装置的技术设计项目。

2020年初,面对疫情肆虐,了解到一些医院缺少消毒设备,与公司负责人商议后,他主动联系省、市红十字会,代表公司向新冠肺炎一线定点收治医院捐赠空气消毒机。邮寄捐赠了武汉协和医院、省援鄂医疗队支持医院,亲自跟车现场捐赠了安徽省省级疫情六大定点收治医院及安徽省重症病例集中救治基地等多家医疗单位。另外,向合肥新桥机场、火车站、高铁南站、众度空间等单位完成了捐赠。

抗疫抗洪榜样

王海燕:战“疫”一线 巾帼力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作为物业人的罗海燕,第一时间出列,腊月二十九便返岗抗疫。

疫情来势迅猛,物资紧缺,消毒、防护用品严重不足。焦灼之余,她多方打听,四处联系,忙至深夜,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抢购了第一批防护与消毒用品,让抗疫有了防护与“武器”。

王海燕所管理的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卓然社区公租房一期,有1001套住房,租户2000多人,人员流动性大,管控任务十分艰巨。“租户大多是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我也有孩子,知道这些在外打拼的孩子牵动着父母的心。”所以作为项目负责人,王海燕把他们当家人一样对待,尽一切力量保障每一位家人的基本生活。

工作任务繁重,她以身作则、毫无怨言。人员不足,她化身宣传员、引导员、监督员、消毒员、搬运工……全面铺开消毒、执勤、外来人员车辆排查、登记、量体温等防控措施,用瘦弱的身体担负起守护家园的重任。粗活重活抢着干,防控疫情连轴转,抗疫战场上,她以坚韧和勇敢,书写着一份有担当、有大爱、有奉献的答卷,彰显着巾帼力量!

张旻:驾驶邮车 驰援武汉

“不找任何借口,保证每车邮件安全准时运输,用心守护每个邮件。”这是张旻22岁时从父亲手中接过邮车方向盘时,郑重向父亲许下的承诺。20多年职业生涯里,在驾驶员的平凡岗位上,他秉承“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不忘初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凭借过硬驾驶技术,在践诺的原野里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取得安全驾驶超过140万公里无重大交通事故的不平凡成绩。

“武汉疫情暴发,全国人民都开始支援武汉,我的爸爸也不例外。爸爸在合肥邮区中心局从事邮件运输工作,当时大量救援物资集中到爸爸单位,还在年假中的爸爸心急如焚,得知合肥邮区中心局开通合肥至武汉防疫物资救援运输专线,当天就停止休假写了请战书,要求冲在武汉防疫物资运输第一线。”在作文里,上中学的女儿张乐怡生动记录了父亲张旻第一时间冲上抗疫前线的情景。

两个多月时间里,张旻披星戴月穿梭在湖北防疫物资运输的路上。疫情期间,发往湖北的物资和邮件量非常大,为了及时运输,合肥邮区中心局实行专人专车,车不休人不休,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随时发车。武汉来回一趟需要十三四个小时,张旻常常是连轴转,物资运输最紧张的时候,他返程回来在单位休息几个小时,便又主动上线。沿途的服务区食堂关闭,顿顿以方便面饱腹他不叫苦,星夜奔驰、常常连轴转他也从不叫累,只为保障防疫物资运输寄递,满足人民群众用邮需要。

孝老爱亲榜样

朱慧卿:青丝到白发 爱一直相随

与老伴相濡以沫50余载,二人在事业上相互激励,齐头并进;生活中携手相伴,同舟共济;兴趣爱好上你主导,我配合,你热爱,我陪伴,住在蜀山经济开发区山湖苑社区科学家园小区的朱慧卿和老伴李光茂成了令人羡慕的金婚夫妇。

1968年,朱慧卿和李光茂迈入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二人互相扶持,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退休后,夫妻俩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丰富多彩。朱慧卿喜欢手工艺作品,李光茂就陪着她一起创作,裁纸、打模、烘焙、绘画、装饰……夫妻俩通力合作,共同“变废为宝”,创作众多传统艺术品,“墙上的这些画,都是我手工制作的,他自己装裱的。”在两位老人的手中,废弃的易拉罐可以变身为美丽的孔雀,不起眼的麦秆也可以变成《清明上河图》。

这几年,李光茂患上帕金森症,一天需要吃8次药,朱慧卿为此减少了自己外出活动,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老伴上,定期打车带老伴去医院复查,为了让老伴放松心情,每次出太阳的时候,朱慧卿老师就会用轮椅推着老伴去附近花海公园散步,唱歌。朱慧卿说,相识相伴了 50余载,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嫁给了他。朱慧卿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俨然成为老伴恢复的动力和精神支撑,也成了小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青丝变白发,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为年轻人树立了婚姻的榜样。

金运稳:孝老又爱亲 家和万事兴

照顾老母亲,带大外孙女,还时常帮助兄弟姐妹,住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甘泉新村的金运稳用爱把一家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今年70岁的金运稳,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大姐,下面4个弟弟,1个妹妹。1985年,父亲突然因病去世,姐姐早已出嫁,那时候金运稳最小的弟弟还没成家,母亲也失去了依靠。金运稳二话没说和妻子商量一下,把母亲和弟弟接到自己家里生活。柴米油盐,生活琐碎,一晃30多年过去了,最小的弟弟早已在他的张罗下成了家立了业,96岁的老母亲在他的悉心照顾下依然身子骨硬朗。

“早上吃稀饭,中午吃点干饭,但是必须要有汤。”说起母亲的饮食爱好,金运稳一清二楚,现在是冬季,每天晚上,金运稳总是要先把电热毯开好,被窝暖和了,再照顾母亲睡觉。

2020年初,金运稳因病动了手术,出院后家里开大会,几个弟弟要求把母亲接到自己家照顾,考虑到母亲已经跟自己生活30多年,且年事已高,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更利于老人身体健康,金运稳依然把母亲留在自己家中。

不光照顾母亲,因为女儿身体不好,从外孙女出生起,金运稳就把孩子接到家中,抚养长大,现在外孙女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对于兄弟姐妹,有任何问题,金运稳也第一时间出现,三弟出国留学后回到家乡创业,他也一直帮手,“我们大家族都非常和睦,虽然老母亲在我家生活,但他们都经常来看望,家和万事兴嘛!”

晨报记者 张琳琳/文 李福凯/摄 通讯员 查玮 徐明 季云冈 晨报制图 朱佩佩

新闻推荐

暖心团圆饭 温暖不间断

本报讯包河区蓝莲花志愿服务中心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2011年以来,每年农历“小年”之际,都会为残障朋友及孤寡老人们准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