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诗人张道发

新安晚报 2020-12-07 11:01 大字

□合肥姚文学

结识散文诗人张道发先生十几年来,交往一直未曾中断。他的远离闹市的乡村柿舍,他的堆积如山的人文藏书,他的白发飘飘的年迈父母,他的弟弟孩子,他的文朋诗友,他的那条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我都屡次目睹,深深印在脑海里。

张道发爱干净。他的人,眉清目秀;他的家,窗明几净;他的诗,清新淡雅,天然质朴,如天籁之音,如绿色食品,如从未受到污染的清澈见底的河流。文品如人品,他敏感多情,丰富的精神世界,风清月爽,乾坤朗朗。

张道发每一回出版新书,总是恭敬地签上大名赠我一阅。能够享受这种高看的待遇,殷殷高情,知遇厚谊,牢记心间。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慢慢老于乡村,张道发是乡村的忠实守望者。那座隐藏在皖中丘陵深处的小小村庄,挂在树梢的一弯新月,躲在墙角的几声虫鸣,槐花飘雪,皂角摇铃,木梁上的乳燕,屋檐下的水滴,都是点燃他写作灵感的火种。“我从一个人的脸上看见了丘陵的轮廓。这高高低低的缓慢走势,这纵横交错的褶皱阡陌,这秋草样密布的沧桑倦意,都是我心疼和眷恋的。”“小羊绵软的哭声被暮色笼住,有人在坡下浇地,木勺触到水桶底部了。”“这时节,人类袖着双手都瑟瑟发抖,麦子呀,不晓得你们怀揣怎样的心情过冬?”“在乡下,我随手写下的文字,可能是刚刚穿过窗口的那一声鸟鸣,也可能是昨夜被星光泡得绵软的狗叫声。更多的时候,它们是寻常日子里的露水和花草……”乡土,乡音,乡情,乡风,五彩缤纷,诗意隽永。道发笔下给我们描绘出的是一幅幅古朴村庄的素描,是一封封写给广阔大地的情书。

道发没有经过专业写作的训练,不受任何文艺理论条条框框的束缚,“清水出芙蓉”,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但是,他的心中是有崇拜偶像的,中国的木心、苇岸,外国的雅姆、德富芦花,都是他长期酷爱阅读的作家,他极其欣赏那种“风行水上,独抒性灵”的文风。作家刘道峰评论道发的作品说:“任意翻开一页,都漫漶着草叶和鸟鸣的气息、露水和月光的气息,有着人的体温和四季的冷暖阴晴,似乎天空下的大地是他的一块画布,任由他真挚而质朴的笔墨描摹。”是的,张道发自己也承认,这是一支支唱给母亲的歌,这是一幅幅农耕时代最后的肖像。

散文诗这种文体,虽然历史悠久,却总是处于文学品种的边缘地带。道发对此不以为然,他喜欢以精短篇章的形式,随物赋形,言说心声。他执着于散文诗的写作,二十多年痴情不变,已出版多部个人专集,作品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2007年获得《散文诗》杂志“全国十佳散文诗人提名奖”,2011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至今,他仍然坚持在散文诗的园地里默默地耕耘着。

千言话说张道发,只因共同爱好文学艺术。在这个崇尚实用主义的时代,道发超然物外,置身偏僻的皖中丘陵,对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河一塘、一鸟一狗、一屋一舍、一巷一路、一砖一瓦、一碗一盏、一针一线、一灯一灶、一虫一鱼、一老一少、一男一女……无不寄托浓郁情意,以手中那支生花妙笔塑造一方空灵雅境,歌唱黄土大路的古朴精神,颂扬草木人间的悠悠情怀,寄托民间诗人的悲天悯人。

自《风吹哪页读哪页》到《晚夏》,再到《光阴的重量》,直至《东岗村笔记》,从文学青年到文学中年,几十年光阴中,张道发在那条乡间的小路上踽踽独行,思索追问,一步也没有离开乡土的怀抱。他是一位在田园中写作乡土诗歌的歌者。凭此一点,问茫茫诗坛,今日如张道发者,还能数出几人?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集市”每月定期开集 12·5国际志愿者日,瑶海区社区“文明行为银行”开业

现场服务。本报讯“12·5国际志愿者日”当天,瑶海区七里站街道东七社区“文明行为银行”、三里街街道天长路社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