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启动全链条垃圾分类

合肥日报 2020-12-04 04:43 大字

本报讯12月1日,《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合肥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化轨道。记者近日从合肥高新区城管局了解到,该区坚持垃圾分类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置”模式,涵盖垃圾分类体系全链条,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入户宣传上门指导

12月1日上午,在合肥高新区天乐中心幸福里程小区分类垃圾投放点,记者看到,几名身穿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正有序忙碌着。看到有居民提着垃圾走过来,志愿者立即上前询问,指导垃圾分类投放。投放结束后,志愿者详细记录居民居住的具体楼栋。

现场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该垃圾分类投放点已经试运营近一个月时间,居民反映较好,他们每天对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情况进行登记。据统计,截至当天上午9点30分,一共有57位居民前来投放垃圾,其中有4位居民垃圾分类不规范。“我们将数据汇总后,如果发现某些住户对垃圾分类情况不是太清楚,便派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宣传和专业指导。”现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为提升垃圾分类效率,合肥高新区在建成使用的分类投放点启动分类收运模式,将居民日常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实行分类运输。厨余垃圾由桶载专用垃圾车收运,其他垃圾用密闭压缩垃圾车收运,可回收物联系支付宝(易代扔),可以预约收运,也可以定期到点收运,有害垃圾委托专业资质收运公司收运。

搭建全链条运作模式

今年4月份,合肥高新区公开招标、编制园区未来15年环卫体系和垃圾分类专项规划,致力于搭建全区定位清晰、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全链条运作模式。

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工作思路,谋划设施建设。在“大分流”方面,合肥高新区正建设一座占地113亩,集生活垃圾中转、大件垃圾分拣、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再利用、园林绿化垃圾处置、分类宣教为一体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在“小分类”方面,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按照“两方便、两提升”(即方便居民投放、方便收运,提升人居卫生环境、提升居民满意)原则,在全区75个居民小区拟建269个集分类投放、宣传引导为一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建成分类投放点的幸福里程、蜀南庭苑小区已启动“一撤三定”投放模式(即撤桶、定时、定点、定人分类投放),其他投放点有望在春节前陆续启动。

(万玉霞 赵明玉 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雷霆出击首日 9名“黄牛”被查 合肥高铁南站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李萌)“到哪里?坐不坐车?上车就走”、“滨湖,滨湖,就差一位”……高铁南站是合肥的“窗口”,而时常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