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不忘初心 做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合肥晚报 2020-12-03 08:27 大字

今年43岁的杨华是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自1997年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尽心尽力为患者和周边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20年来,杨华被辖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健康卫士”,并先后获得合肥市首届“十大医德医风标兵”、“合肥市金牌职工”等多项荣誉,今年,杨华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

心系患者,树良医口碑

在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华的科室是最忙碌的科室。他每天上班来得早,下班却总是最迟,平均每天要处理六七十例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这些患者中有熟面孔,也有是朋友介绍慕名而来。面对患者,杨华总是耐心诊断,详细询问病情、对症下药,让患者痛苦而来、满意而去,受到患者高度信赖。

2014年9月的一天,一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病友介绍下找到了杨华。接诊后,杨华对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根据病情特点,结合药物效果,他果断为病人换上了社区常用的基本药物。

病人怀疑地说:“这么便宜的药能治好我的病吗?能控制住我的病情吗?”看她怀疑的样子,杨医生说:“老人家,你先拿回去吃,两个礼拜后再来复查。”两周后,这名患者果然来了,复测血压正常,病人脸上露出了微笑,连称:“‘社区名医’治疗效果好!”此后,这名病人在社区一个月只需要100多元的医疗费就完全控制了病情。

上述事例只是杨华众多问诊经历中的一个,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杨华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总是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常说:“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对症的药。”

在日常诊疗中,杨华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个原则:能打针的就不输液,能吃药的就不打针,不开大处方、不乱用抗生素。对患者,他始终坚持“因病施治”,尽量选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进行诊治,不让病人花冤枉钱,在辖区树立良好的口碑。

奉献爱心,铸医德之魂

“医者,仁矣。”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怀有一颗治病救人的仁慈之心。每天早晨一上班,看见诊室前那排着长队等着就诊的社区居民,杨华心里总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五心原则”:对待病人要有爱心、对病人的病情要有同情心、要让病人有战胜病魔的信心、要让病人看病看得舒心、要让病人走出社区更加开心。

2014年7月的一天,杨医生正在诊室坐诊,突然发现一名正在测体温的小孩眼球上视不动、四肢抽搐。他当时一惊:这是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啊!便立即取一个压舌板,撬开小孩的嘴,将压舌板放入口中。

因社区医院抢救设施有限,必须转诊到上级大医院。当时单独陪同小孩就诊的60多岁的奶奶吓得慌了神,杨华顾不上多说话,马上抱着小孩往门外跑去,拦住一辆出租车往市一院飞驰而去。后经一院急诊科确诊为高热惊厥,经抢救后小孩神志恢复。在小孩抢救时,杨华还垫付了2000元住院费。

对杨华来说,其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从一名入职青年到全科医生,再到现在医务科长,变化的是时间和职务,不变的依然是他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信念。这不仅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体现在他的医德上,在病人危急时,他能挺身而出,很多患者把他当成朋友甚至亲人。

贴心服务,当居民亲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近年来全市大力推动的一项医疗改革,也是庐阳区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以慢性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点人群为主要对象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目前,与杨华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已超过1000多户。

2015年8月的一天,亳州新村一名老人因脑梗塞半身不遂长期卧床,出现腹痛腹胀状况,其痛苦难忍,而家中只有一个残疾的儿子,无法带老人到医院就诊。接到求助电话并初步了解病情后,杨华立即带上导尿包和消毒用品,带一名护士冒着酷暑跑到病人家中实施导尿。经过精心操作,导尿成功。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此外,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杨华还经常到居民家里登门拜访,以“零距离”的方式把防病保健等知识讲解给社区居民听,使社区居民都成为慢性病防治的“明白人”。为此,他曾连续多年没有休过双休日,并且养成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以方便居民第一时间联系他。时间久了,无论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还是七八岁的孩童,都成了他的朋友,他用具体行动守护居民健康,做医改先锋,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实习生 许晴

新闻推荐

虞爱华出席合肥学院建校四十周年改革发展论坛并致辞 努力建设更具影响力 更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本报讯12月2日上午,合肥学院建校四十周年改革发展论坛在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出席并致...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