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参与人普 见证城市发展
“我是沈大姐,这次长表登记,有几个问题需要您配合核实一下……”昨天一大早,包河区70岁人口普查指导员沈凤英就跟往常一样,来回穿梭在居民家中,为人口普查长表登记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沈凤英是包河同安街道周谷堆社区居民,也是一位连续参加过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党员老兵。沈凤英说人口普查经历,让她切实感受到了合肥小康生活路上的巨大变化。
住房升级,流动外来人口增多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就参与了。”当时的沈凤英才嫁到合肥不久,因为是村里小队长,就被选中参与普查工作。那时没有经验,也没有补贴,却不影响工作热情。“上世纪80年代的周谷堆到处是农田菜地,村民住的是低矮瓦房,和现在完全是两个模样。”她回忆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村里基本都是本地人,当时还是土坯房,很少有砖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村民住房升级成了平房,家里有了简单装修,还配备了家具、电器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村民都住上了二层楼房;如今居民都住进了高档小区,人均住房面积也翻了几番。
沈凤英说让她感觉明显变化的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村里经商的人增多,普查对象逐渐复杂化。到2000年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辖区各种市场兴起,外地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偶尔还会遇到外国人。
科技助力,人普手段越来越智能
首次参与人口普查经历,让沈凤英记忆犹新,“我是张一组的居民组长,那时条件艰苦,干工作就靠两只手。每次上门都带着一个袋子,装着人口底册、普查表、笔记本等。有时三番五次上门都见不着人,也没有电话。”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就用上了电脑;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通讯更加发达了,可以通过手机和QQ预约。
“变化最大的是今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普查员入户只需要通过手机里的小程序,就能完成信息登记和核实。”沈凤英说,今年她和助手一共完成了3个小区的普查工作,相当于往届两倍的任务量。
“如果身子骨还允许,我还想参加第八次人口普查,再次见证合肥人民小康生活之路的变迁!”沈凤英如是说。
·周友奇 管继发·
新闻推荐
轨道交通再添“动力源” 4号线110kV高铁南主变电所送电投运
本报讯近日,轨道交通4号线110kV高铁南主变电所成功送电投运。至此,合肥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的5座110千伏主变电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