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阳光交易“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大幅下降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肥晚报 2020-11-24 00:40 大字

为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前十月,全市专项检查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拆迁安置点等85个重点民生工程,总金额超过249亿元;同时,在招投标领域处理了近百家“不老实”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同比大幅下降。记者从市公管局获悉,2020年以来全市持续在优化服务、科技创新、监督管理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成绩:“徽采商城”今年揽金已达18.74亿元

通过赋能“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合肥目前实现全类别、全领域、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网上竞价,全流程电子化率达96%,有效降低企业时间和金钱成本。

其中,省内12地市共建“徽采商城”,为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提供“淘宝式”服务,今年前10个月“徽采商城”完成订单14.55万笔,交易金额达18.74亿元。

市公管局还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发掘招投标大数据功效,激活沉淀的交易信息,将投标人的处罚信息、“黑名单”、不良行为记录等作为排查串通投标线索指标之一,有效打击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

积极推广大数据运用,评标时通过“信用中国”等路径查询投标人信用信息,如有企业等市场主体被行政处罚或被列入不诚信名单,将拒绝其参与招投标活动。今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180余家投标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公开披露。

监管:处理违法违规企业近百家

为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合肥市围绕交易关键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列出建设工程、政府采购负面清单95项,开展交易文件前置审查;构建受理、调查、会审、决策、执行、反馈“六分离”全过程闭环交易监管案件新模式,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及腐败案。

1-10月份,市公管局共处理投诉举报等案件300件,处理违法违规企业96家,行政处罚企业9家,罚款金额256.42万元,投标人违法违规行为同比下降29.93%。此外,持续开展标后履约检查,使交易市场和履约现场“两场联动”。今年前十月,共检查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拆迁安置点、校园建设、水环境治理等领域85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总金额249.03亿元。

合肥还创新推进事前信用监管,结合市场实际推出“信易投”等“信易+”产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时,在投标文件中对资信等作出诚信声明即可,无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其承诺作为事中事后监管依据。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吴奇通讯员 武文静

新闻推荐

爱心人士为曹光若一家送温暖

本报讯今年52岁的曹光若是寿县小甸镇小甸街道郢西组一名农民,以种地、养鸡、打零工为生。由于妻子和儿子智力残疾,生活无法...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