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大咖”与学生面对面讲述火星探秘故事

合肥晚报 2020-11-20 00:47 大字

本报讯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寻找地外家园的想法却一直在人类心中,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人类距离它有多远?火星上又是否存在生命呢?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做客“墨子沙龙”,为中科大附中的同学们带来有趣的天文科普知识,带领学生一起探寻火星的秘密!

科普演讲一开始,郑永春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八大行星的科学知识,“除了地球,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是否宜居?系外行星是否存在生命?”带着这些疑问,郑永春的科普报告切入正题。

月球,被人类寄予厚望。随着科技进步,宇航员们成功登上月球,各式各样的月球探测器也陆续着陆。“2019年1月3日,人类第一个到达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发射成功,随着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通过中继星‘鹊桥’传回地球,月球背面的秘密随之对人类展开,利用月球车玉兔二号搭载的测月雷达,人类获得了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的第一张雷达图像以及月表下物质特性参数……”郑永春介绍道。

探月后,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没有结束,凭借着与地球相似的结构、自转角度、地质地貌等因素,火星成为人类拓展家园的首选。随着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更深入,关于火星的传说,也越来越多。逼真的“火星人脸”、“晒太阳的火星人”只是特定形状的山和石头,“火星人修建的人工运河”是科学史上的错误……郑永春这样“辟谣”道。

此外,“好奇号”和“凤凰号”火星车也有一些惊奇的发现:登陆火星已经八年的“好奇号”传回的照片,显示了河流曾经存在的遗迹,而“凤凰号”甚至发现,现在火星的空气和土壤中还含有水分和甲烷。

除了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探索,在郑永春的演讲中,同学们还被一张张图片上的“大家伙”所吸引,火星探测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火星车……这些都是人类获取火星探测研究成果的“好帮手”。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科普演讲,郑永春带同学们经历了一场天外探索的浪漫,也让大家充分了解我国航天和天文事业前沿的发展。科普报告会结束后,报告厅内响起阵阵掌声,接下来的圆桌会谈环节,同学们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向这位天文“大咖”发问,郑永春也一一作出解答。

“很喜欢这场科普演讲,郑老师PPT中的一些图片和文字介绍,让我们学习到很多行星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火星探测的过程。”中科大附中高一年级的陈同学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琪)

新闻推荐

“红书吧”受欢迎

11月19日,在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中科大校友创新园“红书吧”内,企业党员正在参观学习。据悉,为鼓励企业党员多读书、...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