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另一种样子

新安晚报 2020-11-02 11:27 大字

□合肥吴云飞

清晨五点起床,读书。一个半小时后,不仅将前一天读剩下的《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读完,而且新打开的汪曾祺的一本小说集,也读了三分之一。

我从共享书店借了四本书,不到一周时间,即将读完。但是,感觉上似乎还是什么都没有阅读。内心对于阅读的需求,似乎有个巨大无边永远也无法填满的空洞。

村上春树说,如果年轻时学习学过头了,长大成人后就有可能发生“学习中毒症”或“学习过敏症”。他进而补充说,“学习过敏症”指的是学生时代学得发疯,但走上社会后只顾东躺西歪看电视;而得了“学习中毒症”的人,反正非学点什么不可,不然就坐立不安。

莫非我就是那种得了“学习中毒症”的人?开个玩笑啦。我看的书一般偏文学性,文学书籍嘛,大多文笔流畅,情节生动,看到“欲罢不能”也是不能理解的事。这就是个小爱好,就跟有些人喜欢看电视剧,或者看电影一样的道理。通过书籍或者影视剧,我们都可以与数不尽的或远或近的人物相遇,从而见识不同的人生,只不过一个是通过光影呈现,一个是通过文字呈现罢了。

冲杯香浓的热咖啡,吃两片面包,算是早点。

接着读书,或者写作。中间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撸一会儿卧在身边的猫咪。它小时候,总跟我挤一张椅子,贴着我后背卧,现在又大又胖,可能自己也觉得挤得很难受吧,就紧挨着我,卧在旁边的椅子上。我有时手很轻,温柔地一遍一遍地捋顺它的毛;有时手重,使劲搓它的脑门,还拉住它的两只耳朵,恶作剧似的朝后拉,直到将它的眼睛都拉得眯成一条缝,双眼紧盯着它的眼睛,慢慢移近脸庞,将额头一下子紧贴到它那皮毛柔软热乎乎的脑门上。它反正怎么样都行,从没表示过“埋怨”,总是带着一副若有所思、高冷无比的表情望着我,就好像它很有智慧,懒得跟我“一般见识”。就这样安安静静的,一上午。

抽空看会儿手机。没来得及处理的信息处理一下。未接的电话看一下。处理不了的,需要花费点心思的,或者沟通起来费时费力的,或者要求我做什么事的,比如保险公司的人员说系统变更,需要我去办张某行的银行卡、变更一下划款账号啦;汽车售后让把发票找到,跟身份证一道拍照上传绑定一下会员啦,干脆一概不理。不理后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就先那样吧。总之,在想做的时候再做吧,在既定的时间内做完就是,好像也没有告之说有什么所谓的“截止日期”,所以,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犯不上为此心急。

享用午餐。在手机软件冥想音乐的引领下,休息十几二十分钟。

下午去游泳一小时左右。回来后处理一些生活琐事,冲洗泳镜,洗泳衣、泳帽、浴巾,晾晒。坐在阳台小板凳上,很认真又很漫不经心地喂猫。很认真,是指我总把亲自给猫咪一粒粒投喂猫粮,当作一件特别正经的事情来干。漫不经心,是指我常常一边喂猫,一边干着别的事,眼睛直直地盯着窗外不远处的小公园或者前方空气中虚无的某一点发呆,或者看着夕阳西下时天空大片大片绚烂的云朵神游,或者玩会儿手机,跟朋友简单聊几句。

也会因为想起某首经典老歌中的某句歌词,搜索出来,单曲循环模式,听上无数遍,喂猫时听,洗漱时听,喝茶时听,散步时听,开车时也听。还会特意抽时间在书桌前坐下来,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抄一抄歌词,以加深印象,最近好像总干这件事。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封面印着淡绿色的漂亮风景画,远山淡影,古朴小屋,粉墙黛瓦,清清的溪流,浓密的草地,溪边有一只背对我而坐的橘猫,安静地面对着一溪碧水,写有文字——“印象之旅”,我就是因为喜欢这个封面和这几个字而选购了这个本子,而不是其他的本子。已经抄了很多歌词。我总觉得,一首歌之所以经典流行,就是因为它的歌词中蕴含着某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值得花时间细细去体会。

如果我写日记,可能每一天记录的都是一样的内容,日程安排也很久都不会变化一下。要说有变化,也是作为主人公的我不同的心理活动。

总有朋友对我说,你做事怎么这么有毅力?读书呀,写作呀,游泳呀,什么都能坚持下来。其实,这些与“毅力”无关,我只是做的刚好是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模式而已。

我也曾有过说不出生活主题的纷乱茫然时期,现在想想,好像已经成为“过去式”。把注意力慢慢集中在三两件热爱的事情上,于不知不觉中,就将生活过成了另一种样子,安静,简单,井然有序。

新闻推荐

小小口袋书发挥大作用

持续攻坚创效期间,中国石化合肥分公司将加气站员工基本应知应会、天然气基本小常识、加气员任职条件、充装危害因素分析、...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