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强化要素供给,提升创新创业生态服务能级 创优服务助推创新“加速跑”

安徽日报 2020-11-02 06:57 大字

■ 本报记者 许根宏

10月17日,合肥高新区8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308.8亿元,主要集中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这次集中签约项目均为安徽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具有发展质量高、示范效应强、行业前景优等显著特点。”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告诉记者,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的核心区,高新区将充分发挥自身良好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和金融资源优势,在更高标准、更好质量、更大成效上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合肥高新区有优质的营商环境,合肥未来十年发展可期。”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CEO孙立新告诉记者,在项目落地合肥高新区的过程中,他切身感受到了合肥市,特别是合肥高新区亲商的温度和扶商的力度。

企业的信心,来自合肥高新区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一个窗口跑一次就搞定。”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私营业主王涛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他申请开办企业的手续,跑一次就办成。

通过“智能审批”改革,合肥高新区商事登记实现开办企业“一日办”、商事登记“一网通”、智能审批“零见面”、个体登记“简化办”、简易注销“当场结”,企业活力有效释放。

“这个‘经济大脑’可能比企业自己更了解企业。”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局长程羽指着不断滚动信息的系统终端说,2018年起,合肥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城市经济大脑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截至今年8月,法人信息库已入库企业13078户,1.4亿条企业数据信息实现实时更新。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有超九成事项可以全程网办,审批效率压缩到3.20个工作日。截至今年9月底,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43937户,其中1月至9月新增市场主体7768家,月均新增1000余家。

“高新区及时对接,帮助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中国量子通信领域首家A股上市企业,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合肥高新区按周跟踪重点企业指标完成情况,包保领导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同时,及时把握新基建等靶向刺激政策,组织申报入库2021年储备项目12个,总投资29亿元;组织开展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申报,摸排上报工程专项18个;围绕“中国声谷”双千目标,开展“中国声谷”专项工作,梳理更新“中国声谷”企业库、项目库、数字库。同时从政策、金融、人才等10个方面加大供给。

作为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声谷已入驻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龙芯中科(合肥)、中科类脑等“大明星”,总数高达910家,2019年基地核心及关联带动产值约800亿元。目前,“中国声谷”已在教育、医疗、服务、汽车、家居等领域孵化培育出300多款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

目前,合肥高新区集聚了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中科大新校区、国家天地一体化中心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平台,拥有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3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7位。

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合肥高新区通过实施以高成长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提质提效、“百亿企业百亿产业”壮大、“爆品”企业发掘、“领航”企业家培养等为内容的企业“掘金计划”,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力争5年内,形成3000亿元至5000亿元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500亿元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网络安全、智能穿戴产业集群。

9月30日,合肥高新区启动自贸区服务专窗、自贸区新经济应用场景、自贸区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举措,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围绕六大环境明确26类目标任务、107项具体工作,加快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构建“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等。

10月26日,合肥高新区又发布“深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面向未来、具有行业引领性的科技企业,提前谋划培育未来新动能和爆发增长点。

新闻推荐

科学整合资源缓解停车难题

瑶海区作为老城区居民多,停车资源缺口较大,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区城管局多措并举,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各类停车资源,科学有效管...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