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回归 “府院邸”流行

安徽商报 2020-10-30 00:46 大字

越来越多带“洋名”的楼盘,正从合肥市房地产市场上销声匿迹。10月29日,安徽商报融媒体关注最近一两年省城新楼盘名称发现,“府”“院”及“平湖秋月”等颇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字眼,成为新建楼盘取名的宠儿。房地产市场刮起“中国风”,在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看来,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对住宅居住本质的一次“回归”。

“中国风”成房地产市场新潮流

曾经,带“洋味”小区名备受房地产市场欢迎。无论是采用“香槟小镇”“皇马花园”等颇具西方色彩的命名方式,还是打上“莱茵河”“塞纳河”等著名山河的烙印,甚至把“巴黎”“柏林”等欧美大城市名字带入其中,各种欧美文化的字眼充斥各小区名称之间。

如今,这种命名现象正逐渐销声匿迹。无论是命名,还是营销,抑或是空间布局,颇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元素,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宠儿。安徽商报融媒体梳理合肥近一年多来的新建房产项目发现,“院子”“府邸”“云台”等颇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住宅名称,逐渐成为一种命名趋势。

不仅是楼盘的命名,中国传统住宅元素的“新中式”建筑设计风格,也被新建楼盘所吸收和采用。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有的项目仅仅包裹一个“中式”外壳来吸引买房者,内里还是千篇一律;但也有项目更进一步,邀请重量级的设计师或传统文化专家,不惜重金从外立面、园林到户型规制再现中式楼房。

以某开发商的“院子”系楼盘为代表,其产品在市场上刮起“中国风”已有数年。2017年,该开发商与合肥一家本土开发商联手打造了“合肥院子”项目,定位便是“新中式院落别墅”,并在广告宣传中提到了该项目 “中而不古、新而不洋”的风格。

合肥市曾经整治小区“洋名”

新建楼盘项目摒弃“洋名”,跟相关政府部门的整治有很大关系,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去年,合肥市民政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合肥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启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这其中包含清理全市居民区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记者注意到,“大、洋、怪、重”的“洋”是指以外国人名地名以及使用外语词及其汉字译写的命名形式。

“这种对洋名崇拜,不仅违背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而且不利于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从长久来看,这些名称被清理是有好处的。”合肥市一家房地产营销公司的策划人员告诉记者,如今,他们为楼盘提供营销方案时也会格外注意这一点。

“对住宅居住本质的一次回归”

在这股“中国风”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房产项目开始“逐水草而居”。像以往单纯以“玺”等字眼彰显楼盘高端的营销手法,也正渐渐被开发商所摒弃。

“向水而居”“以水聚气”“藏风纳水”等字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很多新建楼盘的营销方案上。2019年,在合肥市瑶海区一处以“和睦”命名的楼盘的案名发布会上,开发商邀请了国学专家对该楼盘所蕴藏的“东方精神”进行了解读,这其中就强调了“向水而居”;此外,在合肥高新区、蜀山区等多个近水区域,“水”和“草”成为开发商推销新楼盘的亮点。

摆脱“洋名”,宠爱“国名”,在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看来,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对住宅居住本质的一次“回归”。凌斌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现代建筑颇受苏式建筑影响;改革开放后,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的浪潮中,欧美建筑理念也融入进来。房地产项目上的“柏林”“巴黎”“纽约”等名称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住房正在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优居’。”凌斌解释,越爱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提供更为优质的、符合居住本性的住宅。于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打造“有形建筑和无形文化氛围相结合”的住宅项目越来越被市场认可。

实习生 支欣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陶伟

新闻推荐

提升文化惠民基础深化文化强区建设瑶海区着力打造“一刻钟文化惠民服务圈”

在合肥,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城市阅读空间已成为一道优雅的风景;听一场名家戏曲、看一场具有国际范的摄影展,已是市民触...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