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养老服务 书写民生答卷
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超81%;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今年以来,合肥市民政局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全面发展,老年人补贴制度进一步健全,智慧养老创新发展,向群众交出一份实实在在的民生答卷。
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
“食堂在家门口,方便还卫生,我们吃着放心也舒心。”在恒通社区老年食堂,一位就餐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
2018年,恒通社区将重新改造,升级后的社区服务用房搭建社区老年食堂,引进专业的餐饮公司运营管理。食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近百人就餐,共有工作人员9人,供应早中晚三餐,全年对辖区老人开放。对空巢独居、孤寡失独、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10%-30%的优惠。同时,恒通社区对食堂场地免收房租,用实际行动支持第三方餐饮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社区食堂应群众需求而生,旨在让辖区老人能在家门口吃到营养、卫生的爱心饭菜,解决辖区独居、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日常用餐问题。
今年以来,合肥市持续实施社区老年助餐工程,目前,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超81%。标准化的养老助餐食堂,布局合理、干净卫生,每一处都考虑到老人就餐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受到老人的普遍欢迎。
建成16家社区托养中心
“我有关节炎,经常觉得腿酸,每天来这里做会儿理疗,身体一下子就觉得舒服了,还一分钱都不用花。”今年70岁的程克珍老人,家住瑶海区梦和雅居小区。自七里站街道东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里就成了老人每年的“打卡地”。老人坐在一款红外线理疗器械前笑着告诉记者,除了康复保健服务,她还经常在服务中心和朋友们一起练习保健操或听听曲看看戏,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
东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瑶海区打造的全区第一家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助餐、助浴、助医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内设社区智慧养老信息中心、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社区老年食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助浴中心、托养中心等功能,自2019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
为了实现老有所养,特别是满足广大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今年以来,合肥市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加快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100%与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47.71%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建设集日托、托养、助餐、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型养老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近获得优质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建成16家社区托养中心,11家社区助浴机构。
智慧养老创新发展
在七里站街道东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台健康亭体检一体机格外令人瞩目。健康亭可以为辖区老人提供血压、血糖等检测服务。老人们只需要按下手指,机器随即识别指纹,读取个人档案,开展相关检测,检测结果也会同步录入到个人的健康档案中。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建立了‘互联网+社区养老’的信息平台,统筹为老服务数据与资源、搭建辖区老年人服务信息统计、需求评估、服务计划、派单管理、满意度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平台。”东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任钱小雪介绍,综合平台为辖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个人专属档案,涵盖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老人健康状况以及社区服务老人情况记录表,进行精细化管理,还可为老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今年以来,合肥市统筹推进智慧养老机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4家、示范街道3个、示范产品2个、示范信息服务系统1个;省政府命名的智慧养老服务机构4家;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智慧养老服务科技企业集聚区。2020年9月,合肥市申报的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已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与此同时,老年人补贴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市高龄津贴发放实现标准统一且全覆盖。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为市区城区70周岁以上低保、空巢(无子女)老人和90岁以上老人,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标准,购买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6大类服务。建立农村地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补贴制度,对四县一市城关镇以外地区的、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老人和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服务补贴50元,全市5.2万名老年人受益。
金怀翠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谁说尘世这么累,有你人间就会美,百年修来同船渡,万劫修来双栖飞……”秋日的清晨,走进银河公园的迎曦亭,远远地就听到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