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今年越来越“外向” 全国率先开放电子服务系统 交易规模居省会城市前列
本报讯今年,合肥加快推进市场交易资源统一共享和开放,在全国率先开放电子服务系统接口,降低企业成本,交易规模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与广州、南京等城市相当。10月18日,记者从市公管局获悉,为了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下一步,将深化市县区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统一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及监督平台;推动更多自然资源资产、排污权及股权纳入平台交易。
创新:在全国率先开放电子服务系统接口
“十三五”以来,前四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成交总金额达12504亿元,年均增长8%。今年,合肥交易规模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与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相当,先后保障一批重大项目招标顺利实施。
2020年,合肥推动省级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交通水利、矿产资源等项目全面展开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铁路物资采购等新型交易品种以及省邮电系统、地矿系统、能源系统、国资系统各类项目平稳进场。
深化市县区一体化平台建设,引入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在全国率先开放电子服务系统接口,实现与第三方电子交易系统对接;与省内五地市建设跨区域交易主体库,实现异地CA互认共享,和芜湖、马鞍山、阜阳等12个市县共享共建采购平台,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形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盘棋”格局。
展望:推动自然资源及资产股权入市交易
今后,合肥将推进交易资源统一共享,进一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建立统一的交易主体库、统一的数字证书签章验证功能,统筹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资源,加快推动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
为解决好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市会加快推行大数据规范,全面应用交易标识码、项目代码、信用代码,确保数据推送完整、及时、准确。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数据双向共享功能,在市场主体信息共享、交易数据统计汇总、信用信息应用、异常交易预警等方面为各地、各行业提供数据服务。
同时,推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投资项目监管、公共信用、行政执法等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信息互联、数据共享,为市场主体交易、监管部门监督提供精准服务。积极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保证金和保函电子化平台建设,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提高交易效率,为企业减负。
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将持续推动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林权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农村集体产权等资产股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以及特许经营权纳入平台进行交易。未来,在合肥还将有更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甚至农村宅基地有望通过市场化实现配置。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吴奇)
新闻推荐
记者17日从合肥市获悉,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首批80个项目集中签约,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