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挑战汽车动力研发领域制高点 把发动机做“小” 这事不简单

安徽工人日报 2020-10-14 02:23 大字

十一假期刚过,工作日的晚上10点,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动力实验楼仍然灯火通明,多个发动机试验项目正在进行。其中一款计划明年量产的长安蓝鲸大排量发动机,正在进行7×24小时耐久试验,虽然实验室能自动采集数据,但工程师们仍然在中控平台面前聚精会神地察看着各项数据,好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记者在研发中心一楼看到,这里陈列着一台蓝鲸NE 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结构紧凑、工艺精良。长安蓝鲸NE动力平台项目总设计师李仙告诉记者,这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峰值扭矩、热效率等核心参数都处于行业领先,同时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发动机不但省油,也给混合动力等配备留出了更多机舱空间。然而,单是把发动机做“小”这一件事,就耗费了长安研发人员2000多个日夜的心血。

据悉,这款高压直喷发动机是中国自主品牌,在2019年国际权威评测中,战胜奔驰M264 915、大众EA211等40多款同级别产品,在专业排名中位列全球前三。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长安汽车凭借搭载蓝鲸发动机的多款新车,逆势上扬。前7个月,长安汽车集团共销售汽车99.6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8万辆,同比增加8.5%。

李仙告诉记者,该团队曾经把发动机身的关键部位厚度做到了11毫米,这已经是业内数一数二了,但却还不满意,提出:能不能再把宽度减小0.5毫米?此言让不少同事“抓狂”,大呼“不可能”。

之后的几个月里,他们边吵边改,反复探讨磨合,提出了多个方案,最终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从一个零件的布局,到几个螺丝接口的距离,整台发动机上,像这样的大小改动数不胜数,其中仅由李仙提出并改进的细节就不下2000处。

正是这种较真和钻研的精神,使得“蓝鲸”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精品发动机。

事实上,能够“孕育”出一款优秀的发动机,需要高精尖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在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这样的设备随处可见。

记者看到,在一台小型圆度、圆柱度测量仪上,红宝石测头正在以极慢的速度围绕一根火柴棒大小的气门芯进行表面精密测试。蓝鲸NE动力平台项目性能总师余小草说,这是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5微米。

在该实验室,类似的精密智能检测设备还有很多。例如,高原环境舱可以模拟在零下40摄氏度极寒环境,对产品性能进行稳定。可靠性实验室则能模拟100-900摄氏度的高温状态下,对排气系统的影响。

实验楼内,几位工程师正在与长安英国研发中心的同事连线,探讨技术细节问题。余小草告诉记者,在这里,这样的跨国技术交流早已成为常态。

除了英国,长安汽车还在北京、河北、合肥,以及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美国底特律和硅谷布局研发机构,建立起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研发。

借助全球研发体系,如今长安可同步开展试验开发及可靠性验证,不但大大提升了研发进度,也获得了更加全面的技术视野,成功规避了业内存在的一些错漏和误区,从而使得“蓝鲸”几乎在每一个技术领域都表现优秀。

在长安蓝鲸NE动力平台实现领跑后,该团队又开始探索更多前沿领域。

在仿真实验室内,几位工程师正一边关注计算机里的仿真模拟数据,一边在本子上记录。实验室负责人表示,团队正在进行发动机废气再循环模拟实验,就是汽油在发动机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重新导入气缸里参与燃烧,从而降低排放,提升燃料经济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这项技术还没有实现可盈利量产,长安动力研发团队希望在该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介绍,今后,除了在大排量发动机方面做文章,“蓝鲸”还将针对油电混合驱动系统,提供面向未来的动力集成方案,并将引入部分豪华车型的动力技术和配备,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品质。

新闻推荐

心中那一盏明灯

夜已深,我拧了拧书桌前的台灯旋钮,让它再亮些。我活动一下微酸的手臂,走向阳台,仰望星空,珍珠般的星星点缀在深黑的天幕上,闪着...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