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桨,创新为帆,创新高地乘风起航

合肥日报 2020-09-28 01:32 大字

(上接1版)

全超导托卡马克衍生出质子治疗、超导磁浮等应用技术;稳态强磁场催生出多个国家I类创新靶向药物;同步辐射光源衍生的“大口径高阈值光栅”项目落户肥东长临河科创小镇……依托三大装置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合肥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为合肥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仅仅是合肥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不断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构建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域的创新网络格局,初步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滨湖科学城实质性运转。截至2019年,合肥市拥有院士工作站59个,两院院士127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署(重点)实验室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0个。

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基本建成;离子医学中心、量子创新研究院主体工程竣工;雷电防护设施获国家批复立项;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进展顺利……合肥,正加速打造国际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科技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合肥工业也随之从制造走向智造,绽放出“领跑者”的姿态。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由42.4%提高到76.9%,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1.4%,增速始终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入选数居全国城市第四、省会城市第二,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通过建设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形成强大的“科技磁场效应”,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39家,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1460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序列。

与此同时,科技成果产业化主体的数量稳步上升,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合肥新型显示、机器人列入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保持国内领先,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满产满销;集成电路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全链条布局加速形成。

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创新发展的关键是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4月24日,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开馆,截至今年8月,已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成果转化交易活动68场,发布推广成果转化项目500多个,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促成技术合同额近45亿元,促成股权投资项目44个、金额2.2亿元。

优化创新生态,释放创新活力。“十三五”以来,合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双创平台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升级,凝心聚力打造双创发展新高地,着力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全生命周期创新链,加快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建立了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清华公共安全院、合工大智能院等一批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和整合功能,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等方式,累计孵化企业近500家,引进集聚各类人才超2000人。·本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近七成城管投诉集中在市容秩序等方面

星报讯记者从合肥新站高新区城管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局积极处理好群众的每一件诉求,按照“统一受理、分类处理、部门承办、跟...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