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老把式” “江湖”战犹酣 被马蜂蜇伤后 76岁的他依然坚守一线
“首先走那个堤下面,看沙眼,看那个沙眼是不是有渗漏,如果有渗漏要及时报告……” 说起防汛,76岁的许大坤一点也不含糊,他可是义城街道前杨村颇有名望的“老把式”。看到今年水位高涨,许大坤坚持上堤巡逻查险,却在取土时被马蜂蜇了“一头包”。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一线不放松,直到险情解除他才安心前往医院治疗。
76岁老人四上防汛一线
“许老经验丰富,他不来那是不行的,他不指导,我们都不知道从哪下手。防汛抗洪还是他经验足!”回忆起前段时间防汛抗洪情况,义城街道前杨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殷杰如此说道。
十五里河是南淝河支流之一,持续不断的暴雨使南淝河水持续上涨,十五里河防汛压力骤增。虽然十五里河堤坝经过多次加高加固,抗洪能力今非昔比,但汛情一来,社区还是第一个想到了许大坤。
“我是土生土长的义城人,跟十五里河打了一辈子交道。”许大坤一说起防汛,眼眸间就会流露出别样的光彩,这是一个拥有几十年防汛经验的“老把式”——从1991年的汛情开始,他就坚守在堤坝上,站在防汛最前线。2013年,许老为了方便巡堤排险,在十五里河前杨段水文监测点附近搭建了临时值班棚,24小时不间断地守在堤坝上。 2016年汛情紧张,许大坤协助前杨村书记许光炎,一同守在十五里河前杨桥上,保住了堤坝。
“今年情况紧急,村里来通知时,老伴怕我年纪大熬不住,并不赞成我参加志愿防汛。”尽管如此,许大坤还是上了一线。他说:这个时候就是打仗,保家卫国,肯定要上!
“寻找散浸点,许老的经验最丰富,我们都听他的。”殷杰说的散浸,是河水在高水位压力下,通过堤坝内部的缝隙,从临水坡向背水坡渗透,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河水会在压力下带走堤坝的泥沙,进而形成管涌,甚至导致决堤。“前杨村拆迁以后,许老一直在村里帮忙清理十五里河前杨段河面的卫生,维持河面秩序,他对河道情况最熟悉。”
抢险时被马蜂蜇伤也未退却
任务重人员少,前杨村的防汛压力非常大。“整个防汛队伍不到二十人,为保证24小时巡查全覆盖,我们只能实施倒班制。”与大多数年轻志愿者一样,许大坤也没日没夜地驻扎在堤坝上。
7月21日,十五里河前杨段突发险情,河段东侧污水管网破损渗漏。按照安排,许大坤和其他防汛工作人员去取土制作防洪坝。在取土的过程中,许大坤不慎挖破了马蜂窝,老人的脸部被马蜂连续叮咬6口,整张脸瞬间肿了起来。
“当时许老整个脸肿得很厉害,眼睛一直在流水,情况十分严重。”殷杰回忆道,许老被马蜂叮咬了后还坚持工作了4小时左右,在医院处理伤口以后又立马回到了堤坝上参与防汛工作。“脸肿了十几天,经常坚持守在堤坝上错过换药时间。”
问及为何在被蜇伤后依然坚守堤坝,许大坤摆了摆手,指着脸说:“这都是小伤,现在防汛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在这位“老把式”看来,堤坝上的险情就是“头等大事”,“不要小看一点点渗漏,危险就是这样发生的。对我们来说,堤坝后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一辈子都生活在那里,所以守住堤坝就是守住我们的家。”
如今,十五里河前杨段的水位已恢复到正常水位,许大坤也回到之前的工作岗位,可他积极参与防汛抢险的精神却感染了不少年轻的志愿者。“从许老身上,我们不仅要学习他防汛技术,更要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殷杰告诉记者,跟许老并肩作战的这段时间,他和其他志愿者已经将许老不少防汛“名言”抄写下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许老的精神和态度鼓励着我们年青一代,奋勇向前加油干。”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南淝河多个调蓄项目已结构封顶 “母亲河”流域综合治理今年显实效
本报讯17个重点排口污水应急设施全部投运、完成排水户分类整改2319处、南淝河中游调蓄项目结构已经封顶……记者从合...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