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垒 保权益 重发展 业内人士热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梧州日报 2020-09-25 06:50 大字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涉及“体育进中高考”“体校改革”等社会热点话题,一出台即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针对性强”“突破瓶颈”是记者在采访中频频听到的评价,“盼落地”“展未来”成为共同心声。

破壁垒合理优化各方资源

根据《意见》,此次两部门携手将在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合理优化各方资源。

《意见》“破壁”的亮点之一是把体育部门的体育传统项目校与教育部门的体育特色校合并,成为体育传统特色校。

对此,深圳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深有感触:“特长项目的学校还是要相对集中,如果体育人才分散在太多学校,选材就很麻烦,以足球为例,集体项目没有厉害的队友,天赋再高也很难打出来。”

翠园中学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足球俱乐部机制运行下体教结合的“翠园模式”,成为中国校园足球教育领跑者之一,但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着“有劲没地方使”“有比赛不能踢”的局面。

“有一次参加了U系列,回来参加校园足球比赛就不行。这次《意见》中提到打通两部门的竞赛体系,就非常好了。”韩冬青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质量比赛。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21小学的体育老师李磊来说,他期盼的高质量比赛就在眼前。

除了在两部门之间打通壁垒,《意见》中提及的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等措施,也为社会体育组织和校园架起了更为顺畅的合作之桥。

保权益培养校园体育文化

到底是升学还是进入专业队,对很多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而言,是他们在高中甚至初中时就会面临的两难选择。

合肥市体育局副局长陆志勇看来,《意见》提出的研究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明确将推进国家队、省队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等政策,能有效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人才流失等问题。

“特别是集体类项目,孩子们一开始在一个学校有校队,到了初中就分散了,高中更加分散。而现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推动,鼓励各地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为体育人才的升学提供了保障。”陆志勇说。

在保障升学的前提下,《意见》同时对相关体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要求。

《意见》对体教融合的另一大主体——体育教师在培养机制、待遇等方面的权益同样提出了确切的保障措施。

重发展让体育成为最好教育

2019年年末,云南省将中考体育成绩上调至100分的新闻上了热搜,而在体育课与“语数外”平起平坐的背后,体现的是社会对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让体育成为最好的教育等方面逐步深化的认识。

《意见》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王宗平对此表示,体育进中高考,最直接作用就是学校、家长重视体育了,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增加难度和区分度。

“如果90%的孩子都能拿到98分99分,那就没有激励和区分的作用了。”王宗平说。

此外,王宗平还提到了《意见》中突出三大球的意义。“足篮排都是集体项目,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组织能力、规则遵守意识,凸显了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王宗平说,“我平时总讲现在有些体育课是‘三无’体育课,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而这三个项目恰恰是有难度有强度有对抗的。”

此番针对“体教融合”的深化改革,除了顶层设计,如何让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地生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

新闻推荐

合肥市双岗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开展游戏观摩活动

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更自主、更快乐地成长,近日,合肥市双幼教育集团总园在总园长高洁和分管教学的范然老师的带领下,开展...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