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竹林今秋“成材” 村民“编”出致富梦想

合肥晚报 2020-09-25 00:36 大字

入秋之后,庐江矾山石峡村便迎来了丰收季。与其他乡村不同,这里的丰收作物是万亩竹海。“一年育竹,两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正如民谣唱的一样,当地农村匠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起脱贫致富的“法宝”,石峡村也形成了集毛竹抚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

今年67岁的矾山“守艺人”蔡继明是当地有名的巧手。他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编竹制品,直到今天依然沿袭这门手艺,几十年与竹子相伴,竹编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根竹子、一把篾刀,不到半天功夫,一件竹制品便在他的手下诞生。

正所谓“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如何诠释竹看似毛糙外表下细腻滑嫩的美,是对技艺的绝佳考验。蔡继明说,想要做好一个竹制品最重要的是篾丝的制作,这是考验手工艺人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篾丝必须粗细恰当、厚薄均匀,这项手艺不是几天能够学会的,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挑竹、片竹、编竹,一双灵巧的手在竹丝之间灵活穿梭,每条竹篾似乎都与老人达成了默契,从指尖飞快地传进穿出,一根根翠竹化身竹筐、竹篮、竹箩……

在这里,竹艺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生计。“一根毛竹林砍掉卖竹材,收入不过三五元,而制成竹器工艺品后价值100元左右。”记者从石峡村获悉,当地村民围绕“竹子”做文章,形成了集毛竹抚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毛竹产业逐渐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名片”。立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方统筹协调成立石峡村竹制品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吸纳村里200来户拥有竹林的村民作为合作社成员。如今,石峡村竹制品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竹多价贱”的难题,还吸引了周边其他村的贫困户供竹。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通讯员 孔健

新闻推荐

合肥市财政局“三步走”推进信息系统整合

今年以来,合肥市财政局统筹整合信息系统基础硬件资源,“三步走”稳步推进市民生工程和市委托中介系统上云迁移工作。一是统...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