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考之路
□合肥汪立参加自考,纯属机缘巧合。
我从初中专毕业之后,直接去了定向委培的单位,也就是父亲所在的国企下属的一个部门。分配当年,单位设立上海办事处,刚满18岁无牵无挂的我,冲着每天那10块钱的补助,主动要求前往。
大上海的繁华远超我这个“乡下人”的想象,某一天站在浦东金茂大厦底下,我觉得血液中的某种斗志被点燃了:开始自学,报名参加了第二年的成人高考,并如愿考上了函授大专。
后来在报纸上读到,安徽出台政策,两个大专文凭相当于本科学历。于是我在工作和函授学习之余,又报名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
就这么着,我踏上了漫漫的自考之路。
之所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是我的数学成绩太糟糕,这个专业不需要考高等数学,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
现在说这种话,很可能会被认为是矫情,文青的称呼也不再是一种赞美。但当时的我,的确抱着一种很虔诚的心态,在文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着。
这样一来,自考科目中的专业课学习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压力,相反乐在其中,也为我打下了一些微薄的文字功底。
真正的拦路虎,是英语。
作为初中专毕业生,又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这门科目,我的英语成绩本来就不佳,加上自考全凭自己努力,这门功课理所当然地拖了后腿。
好在当时我还很年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死记硬背之下,总算是艰难地考过了这门,顺利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的毕业证书。
那时我已准备结束长达四年的驻沪生活,回到合肥。心想凭着两张大专文凭(函授大专也已顺利毕业),大概不愁找不到工作。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
彼时有家报社招聘校对,我自忖凭借几年苦读积累的知识,当编辑可能不足,但校对应当可以胜任吧。但没想到,人家说一定要本科学历,我说咱不是有政策,两个大专相当于一个本科吗?负责招聘的同志笑而不语,我的心则沉到了谷底。
好在对于我等草根而言,挫折坎坷都是常态,不值得大惊小怪。你要本科,我就考一个本科!于是,当下就开始了汉语言文学本科阶段的进阶之路。
这段经历就不那么美妙了。
初回合肥,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和环境,一切都要从头再来。随意找了份工作,一头扎进一个陌生的行业,咬着牙坚持,只为那份微薄的收入。每天回家往往已经七八点钟,吃过饭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还要强打着精神学习。
仅仅靠兴趣爱好,已经无法支撑,让我坚持下来的,最终还是那股不愿服输的精神。
古代汉语、文学史,各项选考科目,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眼前,能爬过去就是胜利。本科阶段自考的很多科目,我都只考了岌岌可危的六十几分,但好在没有补考,唯一的例外又是英语。
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连续参加了三次考试,我才侥幸通过了自考本科英语科目。现在想起来,还是一头冷汗,换成今天的我,很可能就已经放弃了。
所有科目通过,按照主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的安排,我将要到芜湖去参加论文答辩。
写论文的时候正是冬天。我那时在南京工作,缩在小小的出租房里,一边哈着气,一边在笔记本电脑上奋笔疾书,可谓痛并快乐着。
论文答辩时已到秋天,正是火红的收获季节。我精心完成的论文,最终取得了80分的成绩,总算没有白费一番心血。
回头来看,从踏上自考之路,将近八年时光,我终于修成正果,取得了汉语言文学自考的本科学历。这段经历对我而言,可不仅仅是一场场考试而已。
夜深人静时的一盏孤灯,寒夜苦读时从黄浦江畔传来的辽远而低沉的轮船汽笛声……从咬牙坚持的苦涩到取得胜利的甘甜,这一切,化作了生命的沉淀和面对艰苦环境的力量,烙刻在了我的灵魂深处。
自学考试,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最便捷(时间自由安排)、成本最低(只要花报名费和买书的钱)的取得文凭的方式。那是一座红彤彤的熔炉,能够在里面被锤打成形,再淬火新生,得到的将是一柄面对艰难毫不改色的绝世神兵,帮助我们度过人生中一道道沟,一个个坎。
新闻推荐
星报讯在合肥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曾有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监管的建议”。对此,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