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力量背后的那些人

江淮晨报 2020-09-13 01:54 大字

冒小驰与战友们一起维护保养轻武器。

水务工作者在监测降雨量。

9月11日,巢湖中庙水位降至10.5米警戒水位以下,除白石天河外,合肥全市其余各主要河流水位已全部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且仍在持续回落。整整78天,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洪之役背后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不畏艰险的抗洪勇士、忙得停不下来的水务人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撤离居民们。他们在应对防汛救灾大考的同时,都交出合格答卷。当洪水渐退,当江河日趋平静,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近日对抗洪勇士冒小驰、董大水库水务人、三河镇参与抗洪居民进行了回访。

抗洪勇士 冒小驰

出院第一天 就上训练场

距离“抗洪勇士”冒小驰出院已有半个多月。出院后的冒小驰去了哪?如今他的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他现在每天又在做什么?之前的抗洪经历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9月11日,记者联系到冒小驰,他已经回到部队,近期除了日常训练外,主要在忙着军队车辆的故障排除和换季保养。

一天也不愿耽搁训练

“营长同志,装步4连2排排长冒小驰请求归队!请指示!”8月24日,“抗洪勇士”冒小驰经过32天的治疗,终于从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康复出院。一出院,冒小驰便和战友们返回了部队。

8月25日清晨,冒小驰出现在驻训场。“我想着我都耽误连队工作和训练一个多月,不能再歇着了。”驻训场条件艰苦,训练任务重,冒小驰不顾战友们的劝说,坚持和战友们一起训练。26日下午,在体能训练环节里,冒小驰一口气做了30个俯卧撑,还和战友们打了一场篮球赛,虽然呼吸仍有一点点吃力,但大汗淋漓的畅快和伸展跑跳的自如让冒小驰感到久违的踏实。

除了日常体能训练,由于回到部队时临近退伍季,作为排长,冒小驰还和满服役期的战士们一一谈心,了解大家的去向和打算。因为抗洪、住院落下了思想政治教育笔记,冒小驰还借来了战友的笔记本,仔细地抄录下时事类政治常识等,边抄边背。

由于抗洪时不慎落水,冒小驰的肺部被严重感染,在医院里先后经历了4次肺泡灌洗术、抗感染治疗等,虽然出院时他的各项身体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但他目前仍需每日做呼吸训练。“我每天会用呼吸训练器或者气球来练快慢呼吸。”每天完成连队工作和训练时,冒小驰就会抽空做一组呼吸训练,并辅以3公里慢跑,锻炼肺部。“现在我做的训练主要都是以恢复训练为主,饮食上也一直没敢吃辛辣和冰冷的食物,喝水也都坚持和热水,避免因为肠胃感染引发肺部感染。我还是想尽快把身体恢复到从前的水平,不耽误驻训训练。”

看到自己的事迹被搬上舞台热泪盈眶

9月4日晚上,冒小驰所在的部队举行了以抗洪为主题的晚会。那天,是冒小驰当兵8年来,第一次和家人在连队里共度夜晚。“我母亲和堂姐都被邀请到部队里来看演出了。”冒小驰还记得,母亲一下车见到他,就问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回忆起那天的晚会,最令冒小驰感到“神奇”的,是他的事迹被搬上了舞台。“当时我看到我和战友们的抗洪事迹被演成了舞台剧,背景的大屏幕上放着我们抗洪时的现场视频,心里总觉得哽着什么,想哭,可以说是热泪盈眶吧。”一边看着台上的表演,冒小驰的脑海里也在时不时地回想被洪水冲走时的画面,“被冲走的那一瞬间,大脑是一片空白的。我只记得我的战友们拼死来救我,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战友对冒小驰而言,是他在军营里最深的牵挂。无论是八年前初到军营,班长手把手带他融入军队生活,帮他打热水、煮面条,严苛要求也细心照顾,还是自己成为排长后,带着战士们早出晚归,看着新兵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军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那抹绿,冒小驰就觉得踏实。

在采访结束时,冒小驰分享了他的座右铭:“轻松之日,唯有昨日。”他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很辛苦,所以我们要坚持努力,坚持拼搏,坚持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 水务人

水位下来了 他们仍在一线

高温下,水务人继续守护合肥水情安全

从停不下来的防汛抢险到寸步不离的守卫施工仪器,55岁老水务人将“安全”写满滁河干渠抗洪之战。从顶着烈日在大坝上逐一观测测压管水位,到汛后分析数据开展自动化装备建设,董铺和大房郢水库的水务人,高温下继续守护合肥城区用水安全。

从巡堤停不下来到守着施工机器寸步不离

已经在水利一线工作了35年的滁河干渠蔡塘管理段段长沈培,汛期和同事们坚守干渠近两个月,带领大家提早发现了蔡塘水库泄洪闸拆除重建工程处围堰倾斜和滁河干渠45公里处堤坝漫堤两处重大险情,并及时采取紧要措施,避免了两次漫坝破堤的重大事故。

迅后沈培又迅速投入到环巢湖四期蔡塘下坝泄洪闸拆除重建工程中。“当时为了抢险,在水库下坝堆了很多土。现在这些土都要运走。”蔡塘水库下坝工地基坑深15.1米,汛期时差点发生垮坝事故。因此格外重视生产安全问题的沈培,不仅要求施工企业在基坑周围安装护栏,还和同事们一起密切监督施工机械作业,做到万无一失。

“15米深基坑,运输机械极易发生车毁人亡的翻车事故,深基坑周围围观的群众也有可能跌到坑内。”为了避免万分之一的事故出现,上个月还在24小时来回寻堤查险的沈培,这一刻却守着施工设备寸步不离。“最近进行的高压定喷截渗墙施工,十米高的高压钻孔机要打82个孔,钻孔机下的地面坑坑洼洼,就怕机器倾倒。”同事们看见沈培一丝不苟的样子,都在午休时打趣“机器移动的过程中,沈段长恨不得寸步不离。”

除了白天守着施工现场,防止安全隐患外,沈培他还和同事们一起每天在水库周边巡查,严控任何污染进入水库。

汛期人工测量 汛后自动化升级

董铺和大房郢水库(董大水库)作为合肥市区的两大城市水缸,为合肥市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活用水。而汛期下的董大水库也曾一度超过汛限水位,牵动着无数人的心。2017年才来到董大水库上班的年轻党员赵琼却和同事们一起,在高温下、大坝边筑起了一道城市水库防御墙。

“汛期我们主要是测量大坝测压管管内水位。测压管就像是埋在大坝内的一双眼睛,能实时监测大坝承受的压力、变形情况等。”赵琼和同事利用的响钟法测水位,需要趴在管口听安装在测量尺端头的铁管接触水面后传来的回声,从而判断出距离和管内水位。“大坝上一共有50根管子,每一根都要俯下身子仔细听,然后记录测算,有时候一测就是半天。”

随着水位的逐渐稳定,测量测压管水位的工作比汛期时的强度有所下降,但这项长期性的工作却让赵琼和同事们丝毫不敢放松。“还是要按照时间要求测量水位并进行数据分析,时刻注意高水位退下来后的大坝稳定情况。”

同时,人工观测的不便捷和时间的滞后,也让董大水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们加快了建设自动化测量测压管水位的步伐。“汛期结束后,除了日常进行人工测量外,一方面我们对大坝渗压自动化观测系统进行升级,使之可以实时显示测压数据;另一方面,工程管理科的同事会在大坝上逐一在测压管中安放探头,为自动化测量水位作准备。”

尽管一场艰难的防汛抗洪战役已经取得了胜利,但董大水库的大坝上如今人数却未曾减少。俯身纪录着测压管内水位的女汉子们专注辛劳,精准安装探头的施工人员一丝不苟。一线水务工作者依然在高温的余热下,保障着合肥的水源安全。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文

高博/摄

三河居民 方健

船厂生意已走上“正轨”

今年汛期他曾在三河沉船筑坝抗洪

本报讯 “水退了非常开心,以后等引江济淮工程完成后,巢湖打通到淮河,船舶运输距离减少几百公里,合肥水域会更繁华,期待船舶生意越来越好!”9月11日上午,前不久自发沉船筑坝抗洪的三河居民方健,正在忙着联系手头的船厂生意。随着今年汛期逐步收尾,备受关注的三河古镇已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方健家的船厂业务也加速转入正轨。

肥西三河镇三十二联圩是巢湖周边的主产粮区之一,圩内阡陌纵横,有着约4万亩优质农田,居住着45000余名居民。龚家河东岸是联圩的西大门,今年汛期,百年罕见的洪水袭来,为彻底解除龚家河的险情,三河镇决定在神灵沟大桥附近建造防洪坝,以斩断丰乐河水位上涨给龚家河带来的强压。

作为合肥建发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方健在接到消息后,自发组织人员调运水泥船、铁船,第一时间赶往神灵沟大桥,满载砂石后沉船水底,神灵沟大桥段防洪坝水中堤坝稳固构成,龚家河的险情得到了彻底解除,环巢湖“大粮仓”化险为夷。

“正好我们家厂就在桃花岛附近,手上有船只,符合政府抗洪的号召要求,加上有部队官兵的协助,所以应急抢险速度很快。”方健说,除了今年在河口沉船来减缓洪水水流外,2016年他也曾组织员工参加过抗洪行动。

“当时雨特别大,也来了很多部队抢险,船厂就在河边,我就主动把办公室腾出来做杨婆社区的防洪指挥部,然后组织船厂里的人去抗洪。主要是帮忙码沙包,然后根据防洪指挥部的安排,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帮忙。”方健回忆道。

作为合肥百年一遇洪水的亲历者,其他人眼中的平民英雄,方健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家乡就是三河嘛,危急时刻也没多想,更不能去计较利益得失。如果以后有需要还是会响应政府号召,尽全力去做好。”

谈到下一步的生活工作安排,方健称,“下一步主要是把业务做好,没有什么特别的,生活还是正常过。上半年疫情大水对船厂有一定影响,但现在越来越好了,生意上没什么大的问题!”对于三河古镇船舶业的未来,方健内心充满希望,行业内都说现在巢湖有四五千只船,以后预测能达到一两万只。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实习记者 陆珊珊 通讯员 孙志勇

新闻推荐

合肥市容环境提升为大会增色

本报讯为保障2020年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召开,9月11日,记者从滨湖城管部门获悉,以滨湖会展中心周边为重点,全力开展市容环境...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