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持续为负 同兴环保靓丽业绩存疑
■ 本报记者 苏启桃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及地方不断推出的环保政策,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相关公司也迎来“春天”,9月10日即将上会的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兴环保)即是其中一家。但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同兴环保近几年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靠着前五大客户,业绩增速大大超过同行;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低于净利润且连续两年为负,二者差异甚大的背后业绩增速存疑。
业绩增速远高于同行
公开资料显示,同兴环保是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主要为钢铁、焦化、建材等非电行业工业企业提供超低排放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项目总承包及低温SCR脱硝催化剂。
受益于行业发展,同兴环保业绩十分漂亮。2016-2018年、2019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3.70亿元、7.08亿元和2.86亿元,2017年、2018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分别高达 188.35%和91.50% 。 同 时 , 2016-2018 年 、2019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 1284.21 万元、7304.04 万元、13874.57万元和8578.75万元,2017年、2018 年净利润增速也高达468.76%、89.96%。
金融投资报记者查询同行业上市公司最近几年的业绩情况却发现,同兴环保的同行们增长并不明显。比如,中电环保 (300172)2016-2019 年营收分别为 6.48 亿元、6.80亿元、7.98亿元、9.07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97%、17.33%、13.59%;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24亿元、1.26亿元、1.45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同比增速分别为5.30%、2.05%、15.16%,远不及同兴环保动辄翻倍甚至几倍的增速。
无独有偶,龙净环保(600388)2016-2019年营收分别为80.24亿元、81.13亿元、94.02亿元、109.35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同比增速为1.11%、15.90%、16.30%;净利润为6.71亿元、7.28亿元、8.05亿元、8.61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同比增速也仅为8.40%、10.66%和6.88%,较同兴环保的增速相去甚远。同样的,菲达环保(600526)和德创环保(603177)的增速也远不及同兴环保。
高度依赖前五大客户
事实上,同兴环保业绩快速增长,全靠公司主要客户的支持。
招股书显示,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高度依赖,2016-2018年、2019年1-6月,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8亿元、2.25亿元、4.34亿元、1.65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 84.64%、60.85%、61.31%、57.83%。
金融投资报记者根据公司同行的各期年报梳理发现,同行上市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远低于同兴环保。具体而言,2017-2019年,龙净环保对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8.79%、7.04%和13.66%;菲达环保对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3.09%、15.48%、11.04%;德创环保对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32.01%、37.64%、39.08%;中电环保对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9.79%、32.48%、24.50%。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却未同步。2016-2018年、2019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 生 的 现 金 流 量 净 额 分 别为-1159.46万元、-3917.51万元、5014.37万元和2004.60万元,不仅持续低于净利润,2016年、2017年还一度为负。
拟购7000平米办公楼
虽然业绩增长快,但同兴环保还是“缺钱”,此次IPO公司拟募资8.18亿元,相当于2018年全年盈利的近6倍。其中,拟募投的项目合肥运营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拟购置约7000平方米独立办公楼用作合肥运营中心办公,并合理配置软、硬件设施,构建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招股书称,公司于2015在合肥成立运营中心,并将除生产外的职能部门逐步转移至合肥运营中心。近年来,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合肥运营中心员工数量也快速增长,目前各类在职人员已超200人,办公场地面积合计1194.33平方米(其中500.80平方米为租赁使用,自有办公场地面积仅为693.53平方米),人均办公面积只有约6平方米,已较为拥挤。于是公司拟购买合肥金融港B10栋的办公楼,花费资金逾8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末公司员工人数为581人,相较于2018年末的495人增加了86人。但生产及辅助人员从311人增加至396人,半年时间增加了85人,也即公司生产职能外的员工增长实际上很慢,半年也就增加了1人。
照此员工增长速度,募资购楼后,公司合肥运营中心一段时间内的人均办公面积将达到35平方米,即便运营中心的员工再翻1倍,人均办公面积也达17.5平方米。
购楼后员工办公面积从人均6平米一跃变为人均35平米是否合理?有必要一次性购7000平米的办公楼吗?客户集中度为何远远高于同行?在同行业绩均小幅增长背景下,公司为何能实现翻倍甚至几倍的增长?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性?金融投资报记者讲这些问题整理并发至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对此本报将持续关注。
新闻推荐
星报讯日前,合肥烟墩街道西杭社区联合交通银行金融中心发起了一波“光盘”打卡热潮,一时间,“光盘”“粮食”“节约”成为热...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