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文化DNA,也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地域标志性文化。非遗在文化遗产中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物质成果,重要的是蕴藏在这些物像背后的精湛技艺、独特思想和审美镜像。因此,非遗又被称为文化遗产的灵魂。
绚丽多姿,“非遗”因民族智慧而流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曾这样下过定义:即“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华文明经历五千年仍然繁荣鼎盛。今天的人们还能诵读两千多年前的《诗经》《论语》《离骚》《史记》,那是因为华夏历史上有绵绵不绝的先贤传承,有孔孟、屈原和司马迁们的接力赓续,他们在传接中华文明的同时,也在丰富着每个时代的文明和生活。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在接续推进经典学理传承繁荣的同时,十分需要对中华饮食、建筑艺术、传统工艺美术、农耕技术、渔猎技术、中医中药等许多“日用而不觉”的生产生活遗产加以保护传承。因为这里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我们的审美创造、文明进步、民族光荣和自信。我们需要抢救保护这些明证着中华文化文明史的生产生活遗产,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燃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稳定地与我们融合和连接,就像黑格尔所讲:历史是一堆灰烬,我们要把手伸进这堆灰烬里面,捕捉它的余温,并把它的余温和我们的体温联结起来,以点燃更多人心里的文化之火。
倚重传统,“非遗”因携带而无处不在
“非遗”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植根民间沃土的根脉文化,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文化。比如传统节日就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约会,每年大年三十的守岁、清明祭祀、中秋赏月……都是一种文化约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种约定的携带者,也是节日文化的传承人。“非遗”或以节日、民俗、庆典、工艺和民间文学等形式存在,或以传统戏曲、村落学堂、手工绝活出现,生活中每天都会有这些无字的文化发生。我们保护传承“非遗”,不仅仅是为了存留这一座座村落、一部部民俗和一个个绝活,重要的在于保护我们的传统,传统是历史文化的积累,传统因积累而产生能量,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财富和精神源泉。当下,我们身处人类历史上重大的文明转型期,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文化离我们远去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要有新的生活方式,要创造新的文化,文化要不断地更新也属必然。但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把人类原有的上一个历史阶段积累的文化财富继承下来,让“非遗”这一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成为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并使之真正融入国民教育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是保护传承“非遗”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携带中自然而自觉的保护“非遗”。
活态传承,“非遗”因“人”而精彩
对“非遗”而言,这粒种子就是独门绝技所内含的精神和知识。“非遗”具有世代相传、活态传承的特点。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特征。民间艺术从传承主体看,没有杰出传承人难以有序传承。传承人是民间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主体,是一个地域的民间审美、民间技能的体现,一代代通过口传心授传递民间文化薪火的传承人,是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从传承形态看,活态形式传承至关重要。我们珍视秦砖汉瓦、魏晋石刻,我们喜欢国粹京剧、魅力昆曲,但我们更需要珍视秦砖汉瓦、魏晋石刻的审美技艺,珍视梅尚程荀等国粹大师的活态传体。
(作者单位:合肥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刘晓明
新闻推荐
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驶入“快车道”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本报讯8月6日下午,合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记者从成立大会上获悉,该联盟包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