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冷还是弱冷?随您选! 1号线列车首次尝试“同车不同温”

合肥晚报 2020-08-07 00:33 大字

强冷还是弱冷?随您选!近日,合肥轨道交通在1号线列车首次尝试“同车不同温”。记者体验发现,年轻人更青睐强冷车厢。今后,2号线、3号线列车也将进行相应的调试,乘客乘坐地铁将更舒适。

【惊喜】

“同车不同温” 首现轨道交通1号线

8月5日晚,记者在大东门站等候地铁列车的时候看到,1号线站台屏蔽门上多了一张“强冷”与“弱冷”的提示牌。标识显示,1、2、3节车厢是强冷车厢;4、5、6节车厢设置的是“弱冷车厢”,分别以深褐色与深蓝色区分开,上面分别有3个雪花标识和1个雪花标识。值得一提的是,标识上还对应了乘客当时所站的站台对应的具体车厢位置。

轨道交通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同车不同温”的原理就是通过优化现有的空调控制软件,将强冷的车厢在原温度曲线的基础上下调2度,弱冷车厢的温度曲线不做调整。弱冷车厢和强冷车厢存在大约2度的温差。

此次实行“同车不同温度”先在1号线上尝试,后续将在2号线、3号线列车上进行温度设定推广。当前,工作人员正在对1、2、3号线各车站的站台门,进行“强冷”“弱冷”指示标识的张贴工作。8月6日上午,记者在2号线多个站点看到,指示标识已经粘贴完成。

【揭秘】

平时列车与车站温度如何控制?

一般来说,合肥轨道交通线网的车厢温度是根据季节性统一设置的。每年6月至10月,正线运行列车的空调设置在手动位,采用集控模式温度25℃左右,其间气温如低于24℃,会开启通风模式。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正线运行列车的空调设置在自动位,其间温度在13~24℃,会开启通风模式。

另外,各大地铁车站对乘客开放的是公共区。公共区的空调采用的是冷水机组,开启时间原则上是5月1日至10月31日,具体控制由中央启停。各大车站和车厢的空调具备自动调节功能,空调制冷模式设定温度在24度到26度之间。

不过,由于车站、车厢温度实际受室外温度、客流大小、乘客流动性影响,温度调节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车站和车厢空调温度设置并不完全等同于乘客的实际温感,个别时段或个别区域会产生较热或较冷的体感。

【探访】

尝试获乘客点赞

年轻人更青睐“强冷”

8月6日,记者也体验了一下1号线列车。在“强冷”车厢内,记者发现年轻的乘客更多一些。一节“强冷”车厢内,站着和坐着的乘客40多人,基本为年轻人。而在“弱冷”车厢内,老人相对多一些。在一家公司上班的乘客小吴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喜好均不一样,对温度的需求也不同。有的乘客因为身体原因受不得“冷风吹”;有的乘客火力壮就喜欢“凉飕飕”,合肥在1号线尝试“同车不同温”的做法非常人性化。

“一列车设置不同温度的车厢,这是值得点赞的事情。”乘客马奶奶今年60多岁,平时去儿女家串门,都要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老年人对空调比较敏感,温度太低的话,会感觉不舒服。“平时,我习惯随身携带一件外套,现在开始就免了这个麻烦。弱冷车厢的推出方便了我们老年人和小孩子。”

【反馈】

外地已经有先例,

市民有意见可反馈

“同车不同温”的做法,在外地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已有尝试。比如长沙、西安、北京、深圳等地。其中,北京地铁6号线的做法就和合肥一样,以列车中间为界,左右分设“强冷”、“弱冷”,而深圳地铁7号线则是将两端2节车厢设为“弱冷”,中间4节车厢设为“强冷”。

轨道交通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合肥轨道交通在1号线采用“同车不同温”的做法,目前还是第一次。这是运营方不断提供差异化、人性化服务一种新做法。广大乘客如果在乘坐地铁出行的过程当中觉得有任何不适,可以及时与车站内的工作人员联系或致电服务热线0551-62076666反馈。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方佳伟/文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三举措全力保障汛期药品质量安全

入梅以来,合肥市出现范围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降水,造成多地严重受灾,按照省药监局、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对人民生命...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