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突击队为堤坝做地球物理“CT” 发现堤坝内部问题快速确定渗漏点位置,给当地防汛提供科学依据

合肥晚报 2020-08-07 00:56 大字

本报讯近日,寿县肖严湖堤坝上又来了一支防汛突击队,他们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简称省物化探院)物探科技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这几天,刚为巢湖“解困”的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寿县“支援”,借助自主研发的微动技术,以及地质雷达、电法等方法手段,为紧邻淮河的肖严湖圩堤做地球物理“CT”,给当地防汛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雷达快速确定渗漏点位置

“我们有丰富的堤坝探测经验,前两天我们提供的环巢湖公路滨湖湿地森林公园路段渗漏勘查技术报告得到了合肥市的高度认可。”省物化探院党委书记、院长陈超表示。

记者了解到,7月30日上午10时30分,省物化探院组织20余名技术人员赶赴合肥市环巢湖公路滨湖湿地森林公园路段,为巢湖防汛局部堤坝漏点提供勘查技术服务。

怎么彻底排除管涌险情提高堤坝安全系数?堤坝内部还存在哪些问题?

地质雷达探测组,一个队员拖动探地雷达往前走,一个队员抱着笔记本实时跟进数据。自然电场法,队员们背着缠着满满电线的线架,刨去浮土将不极化罐拧紧、压实,连上接收机,读数,断开、收起设备,再迅速跑向下一个测点。

微动组,队员们十分钟一次挪动检波器和采集器。这套设备是该院参与自主研发的,去年还获取了软件注册权,在防汛工作中大有用处。这些探测设备犹如医院里的心电图、扫描仪,可以“透视”堤坝结构,帮助队员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管涌、渗流等隐患。

酷暑时节,天气闷热,20多名技术人员任凭汗流浃背、饥肠辘辘,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钟,初步用地质雷达确定了渗漏点的深度和平面位置,第一时间告诉了现场防汛人员。

通过设备持续对堤坝进行精细化探测

肖严湖,没有安丰塘那么有名,却哺育着22万亩良田,26万人口。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堤坝离淮河大堤仅仅只有一个洼地,淮河水位已超肖严湖水位,不少良田和村庄已经被淹。汛情发生以来,防汛人员在堤坝下面发现多处渗漏、管涌,堤坝安全性堪忧。

“801”,堤坝背水侧一条村民自建的水泥路上红色喷漆数字。队员说,这是他们为探测到的其中一个渗漏点所做的标记。在进行地质雷达的时候,便发现此处有异常,通过自然电位法和微动验证,进一步确定了异常,建议作为重点关注段。他们通过设备持续对堤坝进行精细化探测,为防汛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 通讯员 胡月芳 袁远)

新闻推荐

守护好群众的“救命钱”

本报讯日前,区医保局到合肥军海医院进行专项检查,对照重点检查内容,认真梳理相关问题,督促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报送...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