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却险情易发 高温防汛不可松懈 滁河干渠水务人始终坚守防汛一线

江淮晨报 2020-08-06 05:40 大字

滁河干渠正在紧急抢险。

洪水袭来,他们坚持24小时守护堤坝,放弃陪伴家人甚至带病坚守在防汛一线;洪水退却,防汛工作愈发严峻,大家又继续开启了高温下的堤坝全线彻查。自6月10日入梅以来,滁河干渠水务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得了这条合肥天然屏障周边的汛期安全。

父子两代水利人 谨慎防汛成家训

受暴雨影响,滁河干渠周边水位始终较高。为了保障河道正常运行,滁河干渠管理分局的员工们轮班24小时巡堤抢险,已经快两个月没有休息了。干了35年水利工作的蔡塘管理段的段长沈培因为工作紧张,也只能利用回家换衣服的短暂间隙,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老父亲。

“小培呀,你怎么这个时候还来看我呀,我身体没事,你要安心工作,这么大的雨情,一定要坚守一线,一定要仔细,带段里的同志们多巡视,千万不能出差错。”沈培的父亲沈光宗也是一名“老水利”,知道现在汛情紧张,见到儿子就忍不住叮嘱他,“防汛工作要谨慎”。

继承了父亲严谨、奉献的水利精神,这次抗洪期间,沈培带领大家先后在6月15日和7月18日提早发现了蔡塘水库泄洪闸拆除重建工程处围堰倾斜和滁河干渠45公里处堤坝漫堤两处重大险情,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两次漫坝破堤的重大事故。其中蔡塘泄洪闸拆除工地抢险,三台挖掘机连天加夜干了三天才确保安全。

儿子高考前夕 爸爸却在抢险管涌

刘勇是滁河干渠张桥管理段段长,和他一起在段上巡查了多天的同事都知道,当时刘勇的儿子就要参加高考了。“孩子希望我能回家陪陪他,给他加油鼓劲。但现在是防汛的关键时刻,我是段长,更是一步也不能离开一线。”虽然满怀内疚,但面对汹涌的汛情,刘勇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此时,滁河干渠正在向肥东供水。对于长期没有高水位运行的干渠,刘勇感觉不放心。一天深夜,他带领段里的两位同志,沿着坝顶和坝址均匀散开进行排查,当他走到王岗小支渠时,敏感地听到“咕咕咕”的声音,心里暗暗地叫一声:“不好!”当他扒开杂草,果然看到了支渠周围发生了管涌,漏水的孔洞已经超过一米。

发现险情后,刘勇火速向上级报告,同时和段里的同事用沙袋装土对管涌处进行临时封堵。“装了十几袋土,填进去就被吸走了,漏洞就像一只张着大嘴的怪兽,非常危险。”刘勇回忆,自己和同志们干了大半夜,一共装了45袋土才把管涌的支渠处理好。当他疲惫地倒在堤顶时,才发现自己早已惊出了一身冷汗。

“希望自己能为儿子树立一个爱岗敬业的好榜样!”虽然没能在高考前赶回去陪儿子复习,但刘勇希望自己的抗洪经历也能为儿子上一堂有教育意义的课。

坚持一线带病不下岗

在滁河干渠大官塘管理段,有着这样一群水务人,他们既管理渠道也管理水库,其中渠道8公里长,水库周边长11公里,管理任务重,防汛情况复杂。52天的梅雨期里,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段长陈庆好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坚守在抗洪前沿。

7月19日,大官塘水库周边三天下了300多毫米雨,这个时候极易发生险情,陈庆好带领大家,带着竹竿对堤坝进行检查。在正在泄洪的大官塘水库下坝泄洪闸两侧,他们发现了巨大的滑坡,闸门两侧滑坡长度加起来约有80米。情况紧急,大雨仍然下个不停,如不采取措施,泄洪闸出水口挡墙两侧的滑坡极易再次加重,会对泄洪闸两侧翼墙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泄洪闸下游淤塞,将对大官塘水库防洪带来不利影响。

陈庆好一边汇报,一边带领段员,采用防雨塑料布覆盖的方式对滑坡进行处置,巨大的塑料布被水淋湿,每块重达一两百斤。陈庆好忍住腰椎的剧痛和同事们艰难地将四块塑料布覆盖在滑坡处,汗水和雨水浸透了他的身体,完成任务的时候,整个人几乎要虚脱了。

洪水退却 防汛抢险形势依然严峻

8月以来,合肥市各河湖水位逐渐下降。伴随着高温来袭,大堤和切岭在被雨水浸泡了四五十天后,又遭遇太阳暴晒,表层土极易发生开裂、脱坡,容易发生渗漏、滑坡等次生灾害。为了站好防汛的最后一班岗,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工作人员周末仍然坚持正常到岗。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在洪水退却后更要加强警惕,对干渠全线彻底检查也是常规动作。

此时,野草已疯长,险情不容易发现,草下常有蚊虫甚至蛇类出没,全副武装的水利人往往走几步就会汗流浃背。然而即便如此,大家也不会有丝毫松懈,52公里干渠的临水破、背水坡以及一些容易发生事故的水工建筑物都会一一巡查到。

“现在是真的能感受到水深火热的含义,大家再坚持一下!”顶着近40度的地表高温,工作人员互相鼓励打气。截至8月5日,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已经发现并临时处理了滑坡、渗漏等险情23处,其他各类隐患55处。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通讯员 郭朝阳

新闻推荐

香甜的火龙果咱们合肥也能产 烈日下小记者走进生态园,找到了火龙果的生长秘密

小记者不畏高温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火龙果的生长特点。一小记者正在采摘火龙果。本报讯“哇,火龙果原来是长在这...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