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产业擎起庐阳第三增长极

庐阳 2020-06-04 09:49 大字

近年来,我区以“1341”发展思路为指引,将高技术服务业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瞄准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的新定位,加速北部园区“腾笼换鸟”,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了大数据、大健康、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四大新兴产业,培育出除了金融、商贸两大优势主导产业之外的第三个增长极,形成与传统优势产业错位发展、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第三增长极”的强力驱动下,首善庐阳定将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精彩篇章。

精准布局四大新兴产业

2015年,面对新一轮转型升级黄金机遇期,我区提出坚持一条主线、构建三大功能板块、突出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千亿生产总值的“1341”发展思路。庐阳经开区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全省高技术服务示范区,2015年至2019年短短几年间,全区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25%,交出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在锁定深耕高技术服务业这个大的“产业版图”之后,庐阳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瞄准产业前沿,先后在庐阳经开区建设工投·兴庐科技产业园、中科大校友创新园、庐阳大数据产业园、工投创智天地等7个园中园,培育引进半导体、信息技术、跨境物流、医学检测等多个领域的优质企业100余家。 

乘着新兴产业崛起的东风,我区进一步细分产业布局,精准定位大数据、大健康、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方向,使之成为庐阳产业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综合施策助力转型升级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想要在建成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园区”,成就打造全省高技术服务示范区的“大梦想”,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区抢抓合肥市加速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谋势而动、乘势而为,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力度,鼓励企业“机器换人”和产品创新,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并打造“IE果园”、区级产(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平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流程跟进,掌握项目的全过程发展,做好为企服务。我区还通过“1+N”政策体系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全省首个5G标准的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签约注册52家企业,华为等知名企业先后入驻;安徽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合肥恒烁半导体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款超低功耗、存算一体AI芯片;合肥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踏上“新丝绸之路”,开往7个国家、22个节点城市……“当前,庐阳正综合运用政策、资金、招商、服务等多种措施,如火如荼地推进庐阳经开区、大杨产业园两个园区转型升级,梯度培育高成长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而庐阳经开区企业转型升级结出的累累硕果,使我们发展大数据、大健康、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的信心更强,打造全省高技术服务示范区的底气更足。”我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五大高地”建设中彰显担当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门心思抓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多年来,我区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坚定产业发展的恒心与定力,四大新兴产业已连续多年增速保持30%以上。预计到“十四五”末,第三增长极占全区GDP比重或将达到25%左右。今后一个时期,围绕更加精准地建设引领时尚的国际化首善之区的目标,庐阳将在继续巩固全省现代服务业强区的优势地位、不断提升金融商贸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以更大的决心聚力发展大数据、大健康、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第三增长极,逐步形成相关产业链,探索建立纵向横向、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链长制”服务机制,着力在推进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同时,对标对表,在合肥市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内陆开放新高地、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着力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当好示范的“五高地一示范”建设的火热实践中贡献庐阳力量。  ·余挺生 赵明·

新闻推荐

合肥在建最大互通立交吹响“决战”号角 昨日启动最后一次交通导改

本报讯记者从市重点局获悉,作为合肥城区在建的最大互通立交,繁华大道与集贤路互通立交工程已进入最后决战阶段,6月3日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