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勤勉与谦和让人受益终生” 合肥作家刘政屏追忆与叶永烈的三段往事

江淮晨报 2020-05-24 01:11 大字

1998年9月26日,刘政屏与叶永烈夫妇留下珍贵合影。

前不久,《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编者叶永烈在上海去世。“《十万个为什么?》和《小灵通漫游未来》是大家儿时的记忆,很怀念。”得知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在合肥许多书店里,问询他生前著作的书友们多了起来。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随笔学会副会长、合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政屏先生,讲述了他与叶先生的三段往事。

叶先生的低调谦和让人印象深刻

“1998年9月26日,我第一次见到叶永烈先生。当时位于三孝口的科教书店完成装修改造,重新开业,请了多位著名作家签售作品。那时叶先生已经变身为一位著名的纪实文学作家。”刘政屏回忆。

“写科普科幻作品是蛮难的一件事,他敢于去做,并且成功了。”刘政屏说,许多人知道叶永烈先生,是因为他写了大量的科普科幻文章。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撰写者,参加了第一版至第六版的写作,前后长达半个世纪,很不容易。

首次交往,低调谦和的叶先生给刘政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记得他很认真地为读者签名,文雅端庄的叶夫人则很仔细地为签过名的书盖上叶先生的印章。”刘政屏说,那天买了三本书,同时还将家里原有的几本书带去请他签名。

“特别意外的是,在《傅雷一家》扉页签完名后,他特地翻到下一页,在傅雷与夫人朱梅馥的1937年合影照片下面写了‘伉俪情深’4个字,然后签上名字和日期。”刘政屏感叹,“现在翻出这几本签名书时,发现叶先生在我新买的3本书上都签上了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并写上‘贤伉俪存念’,而且还特地让他夫人杨蕙芬在《名流侧影》这本书上签了名。”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刘政屏夫妇依然倍感亲切。当天晚上,刘政屏陪叶先生去省广播电台做现场访谈节目。其间,叶先生保持了一贯的温文尔雅,谈吐间,精力充沛,谈锋甚健。

他对于安徽和合肥是有感情的

“时间飞逝,12年后,2010年6月,我和叶先生又见面了。那次见面的具体细节记不起来了,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但有一个场景我记忆犹新。”刘政屏说,“我们再见面时,当提起12年前那场签售的时候,叶先生和夫人都很惊讶和开心。”

那次从合肥回去后,叶先生写了一篇《合肥新颜》发表在《新民晚报》上,他在文章里写道:2010年6月去合肥,那里面目一新,令我“刮目相看”。我曾经多次去过合肥。一提起合肥,脑海中就闪现一幕幕合肥印象:人头攒动的商业街长江路,黑漆大门的包公祠,市中心的逍遥去处——逍遥津公园,鸟语花香的“老字号”名牌宾馆稻香楼……然而,步入新世纪,合肥大变样。

那篇文章里,叶先生详细描述了合肥的发展和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对于安徽和合肥是有感情的。

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挖掘和抢救

刘政屏第三次见到叶先生,是2016年9月的“中国黄山书会”。

“记得活动的主题是‘历史中的陈伯达’,签售的是他的新书——70多万字的《陈伯达传》。”那一次,由于刘政屏既要参加接待,又要主持,自己还有两场活动,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因此,请了和叶先生颇有些交集的青年才俊章玉政做访谈主持人。

活动前一天的晚餐会上,当刘政屏和叶先生及叶夫人再一次见面时,双方按照18年前的站位拍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去年,刘政屏因为要写一本解读《傅雷家书》的书稿,不断收集资料。巧合的是,其中就有叶永烈先生的《傅雷与傅聪》《文化巨匠傅雷》。

“它们和以前买的《傅雷一家》,对于我的写作很有帮助,《傅雷之死》《傅雷23位亲友谈傅雷一家》《冒死藏匿傅雷夫妇骨灰的姑娘》《女钢琴家之死》等,都很有价值也很感人。”对于这些史料,刘政屏感慨万千。

“老先生是用情在写,不是为了出书而出书。”刘政屏说,“他采访得很细致,帮助后人做了很多基础性的东西。现在看来,叶先生那些及时采访和记录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挖掘和抢救。”“让人敬佩的是,叶永烈先生生前将多年来积攒的手稿等文献都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这批数量庞大的捐赠文献,以‘叶永烈专藏’的名义予以收藏。”

叶先生在一篇《自序》里写道: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叶先生做的,正是为了让我们不忘掉过去。”刘政屏表示,这句格言值得永远记取。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

新闻推荐

只要有爱好,心就不会老

“现在的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这是71岁的张抱纯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尽管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已经不能像...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