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建设研究

合肥日报 2020-05-22 06:28 大字

安徽省嘉晟大数据研究院 王勇

近年来,合肥初步打造了以“四港三区一中心”等为主体的开放通道和载体平台,即合肥水运港、航空港、国际内陆港、跨境电子商务港、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市对外劳务服务中心。

合肥重大对外开放平台发展成效和差距

目前,合肥重大对外开放平台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合肥水运港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8万标箱、增长17%,其中外贸箱占比70%。合肥航空港——新桥机场2018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全国37个千万级机场俱乐部。合肥跨境电子商务港建设了安徽省唯一的国际邮件互换局并快速投产运营。全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44亿美元,增长3.9倍。合肥出口加工区2018年实现进出口额65亿美元、增长41%,进入全国出口加工区前三行列。合肥综保区2018年完成进出口贸易值8.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88%,实现产值及销售收入约5.5亿元。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城市国际化水平不够高。对照伊斯坦布尔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合肥市国际化发展指数为30.08,仅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对外开放的统筹谋划有待改进。开放平台机构基本上是属地管理,布局较为分散,统筹协调不够,扶持开放型经济发展财政资金有限。三是开放通道竞争力有待提升。合肥港尚未纳入国际航运“始发港/目的港”,缺少进境指定口岸功能、临港保税功能等。四是平台通道聚集性联动性不够好。合肥综保区起步较成都、郑州等地较晚,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集聚等方面差距较大,且水、陆、空三港之间未建立有效协同机制。五是平台推进政策措施有待强化。平台发展仍处于培育期,随着规模不断做大,亟待建立省市共同推进机制和出台专门的“开放发展”专项扶持政策。

合肥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建设的发展路径

合肥水运港。保持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15%以上,全面完成智慧型绿色港口建设。重点培育1~2家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本土国有港航企业,发展5~10家民营国际物流企业为补充,吸引3~5家业务辐射范围广、国内国际知名的外资航运物流集团公司入驻。积极融入省港口资源整合,科学规划与派河港区的分工定位和统一运营。

合肥航空港。优化拓展航线网络,开辟航线、加密航班,打造轮辐式航线网络,积极发展定期货运航线、生鲜包机航线,构建联系全球的空中开放通道。营造航空物流产业生态圈,培育发展地方货运航空公司,推动口岸功能叠加效应向物流、贸易、产业优势转化。

合肥国际内陆港。继续推进合肥北铁路站场加快申报国家铁路开放口岸和各类指定进境口岸,探索设立综合保税区陆港分区。逐步建立起与其他开放平台之间的联系,实现以合肥国际内陆港为中心,打造空、铁、水、公路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出台以合肥中欧班列新线路新站点、回程率、实载率、货值、本土箱量增长、时效等为指标的质量导向考核评价政策。

合肥跨境电子商务港。推动省市联动发展航空货运,设立专项资金,成立运营平台。加大对接引进力度,助力网易考拉、雅娜购、一米国际等跨境电商企业在肥加快发展,加速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发展。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用好用足国家、省级政策,创新相关举措,着力完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平台。合肥综合保税区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以欧美、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区域,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产业链长、成长性高的重大项目。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保税研发、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业务发展。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加大航空货运培育力度,促进本地企业进出口货物优先选择新桥国际机场口岸空运进出口。

合肥对外开放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构建组织运行体系。建立省市共建的联动发展机制,强化省级各部门对开放平台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支持。加强市级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建立完善重大问题议事决策机制。健全市级口岸管理协调机制,将市口岸办提升到市政府层面。保障产业布局和发展专项规划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统一,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实施责任、进度和措施。

构建创新联动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多式联运运营服务平台和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加快推进合肥三大开放通道和四大开放载体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物流信息互通。将保税监管场所在税收、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优势与港区在运输、临港物流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实现港、区一体化运作,实现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联动。

构建政策引领体系。复制推广第四批30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平台创新开放体制机制,积极争创国家试点试验。制定《合肥开放平台鼓励类产业目录》,提供重点行业产业项目的开发和产出强度标准,指引核定项目用地规模、实施项目准入或退出评估等工作。加大政策兑现频次,优化政策兑现程序,提高政策资金使用效率。

构建绩效评估体系。将绩效管理要求纳入每年的开放平台发展扶持政策,设置绩效自评和绩效评审为政策修订的前置条件。以产业发展导向选取企业营业收入、经济社会贡献或研发创新等指标,设定明确的扶持条件。建立重大开放平台发展扶持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建立重大开放平台扶持政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开展部门开放平台扶持政策整体绩效评价,对财政扶持资金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力实施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庐州英才培养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营造最适宜企业家成长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工作环境。依托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技术及管理人才。支持开放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和开展人才交流合作。

构建营商环境体系。对营商环境8个“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指标、6个“投资吸引力”指标、4个“体现监管与服务”的指标,积极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举措,提高办事便利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同时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对开放平台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并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新闻推荐

高王社区民兵志愿者设立警示牌宣传防溺水

夏季是青少年发生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为切实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近日,包河区骆岗街道高王社区民兵营协同社区安全办组织志...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