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好环境好 生活充满了希望 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辅助性就业中心助残疾人圆脱贫梦
昌南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
本报讯 5月14日,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李勇带着二十几位残疾人在自家土地的枫树林下栽种西瓜苗,引来不少乡亲围观。看到大家投来好奇的目光,李勇笑着跟大伙解释:“我这是让咱村里的残疾人朋友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有助于他们康复训练,也想等西瓜成熟后,作为福利发给他们。”
李勇是高刘街道残联助理员,负责办理残疾人救助、残疾人办证、残疾人活动等业务,他所在的高刘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1860人。看到这些乡亲常年待在家里,无法融入社会,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李勇心里很着急。“其实,他们大部分人都接受过教育,也想走进社会,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但外界异样的眼光和世俗的偏见阻碍了他们迈入社会,导致他们从学校直接‘回到’了家中”,在李勇看来,自己也是肢体残疾人员,能了解残疾人的疾苦,更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如何让他们愿意走出“家门”,抚平“特殊家庭”的创伤,李勇深思了很久。
2019年10月,通过1年多的走访调研和多方咨询,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昌南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正式成立,专业从事电子组装生产,“就业中心会帮助每位参与工作的残疾人购买社会保险,并每月发放生活补助。”李勇介绍,为了让残疾人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就业中心为他们配备了舒适的操作台、康复室、午休室、电瓶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并为他们配备了一名职业医生,指导他们做康复训练。
“以前,我害怕周围的人笑话我,就躲在家里不出去,感觉快要被社会淘汰了。后来到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中心,这里的工作不累,环境也很好,在这里我还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对我都很好,这半年,我感觉非常开心……”高刘街道的残疾人孔思维说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是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把钥匙,看到残疾人监护人和残疾人开心的样子,是李勇最大的收获。截至目前,这个就业中心已累计为14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辅助性就业岗位,并帮助21名贫困残疾人实现或将要实现脱贫目标。
晨报记者 夏海霞 通讯员 许兰兰
新闻推荐
后厨切配员变身口罩包装工,垃圾清运工变身摩托车安装工,乘务领班变身导光板质检员……疫情下,共享员工如何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又如何掌握技能胜任新岗位?本报记者走进
阅读提示受疫情影响,一度出现有的企业有活缺人干、有的企业人多缺活干的现象。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为了减轻疫情影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