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犬”如何成为现实?合肥市即将敲定养犬重点管理区政策如何落实、“超标”犬只如何处理成焦点
6月1日,《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将正式施行。《合肥市养犬重点管理区域(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区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作出明确划分,八地辖区拟“限养一只”。如何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多余犬只如何妥善处理?是否会增加流浪狗数量?这些问题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
热议会不会有人“钻空子”
5月14日,《合肥市养犬重点管理区域(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征集意见将截止。自5月10日发布以来,《意见稿》也引发市民热议。根据《条例》,重点管理区域每户限养一只,超过限养数量的犬只不予办理登记。
“养了很多年,不舍得。”家住合肥市包河区的王女士,从2000年开始,养了一只泰迪,一只贵宾。王女士表示,注意到“一户一犬”限定和重点区域划分后,她和家人很矛盾,“老人一时难接受。”王女士建议,实施新规时,能否以时间划分,对于已养多只犬的允许保留,《条例》出台后养犬的,再执行“一户一犬”的规定。
而不少市民则坦言,规范养狗很好,但能否执行到位?比如,多出来的犬只怎么处理?“要不送人,要不遗弃,对城市管理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家住瑶海区的李女士是一名爱狗人士,她认为,无论哪种方式,找不到合适的领养者或收容机构,那么就可能出现很多流浪狗,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政务区的李女士也有同样想法,“听说合肥市正在建流浪狗收容场所,现有的收容场地容量也有限,那狗狗到底送去哪里呢?”
黄先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有人私藏犬只,或者借不养犬的亲属名义办理登记,犬依旧养在自家中,这种情况又怎么办呢?”有市民认为,犬只数量不重要,针对不文明养犬的行为投诉渠道是否畅通,监管是否到位,处罚能否得当,才是最重要的。市民建议,《条例》实施的重点是规范狗主人的养犬行为,引导文明养狗,既满足市民的养狗需求,又不产生安全、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
建议能不能设置个“缓冲期”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户家庭养多只犬的现状确实存在。那么,对多出来的犬只,有市民考虑送到老家,也有养狗居民想送到合肥小动物关怀中心领养。
“我们目前收养了500只流浪狗,已达到了饱和。”合肥小动物关怀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收养的流浪狗一般为走失、主人主动遗弃、自育繁殖三类。她表示,中心收容数量有限,费用自收自支,资金也较为困难。据她了解,合肥市的多家收容机构都在“艰难地维持。”
基于现状,这位工作人员建议,单纯地“一刀切”不现实,建议有一个缓冲期,让养犬人人性化地妥善处理自己的犬只。此外,她表示,狗的繁殖能力较强,“是否可尝试借鉴其他城市经验,鼓励市民给狗狗做绝育,减少繁殖,或者以领养代替购买,控制狗狗数量,并引导大家科学文明地养犬。目前,该中心也整理了一些建议,准备向《意见稿》征集邮箱投送。
而针对市民关注的犬只和流浪犬收容问题,记者留意到,有关部门正在承建流浪狗收容场所。
此外,根据此前合肥市公安局电子犬牌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内容显示,养犬管理也将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可使用专门的软件客户端,建立犬只一生唯一生命档案,严格控制一户一犬。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2日上午,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卫东主持会议。...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